返回首页

我国古代水利工程都江堰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它修建于A.战国时期 B.秦

来源:www.cc3x.com   时间:2023-03-07 21:59   点击:300  编辑:admin   手机版

一、我国古代水利工程都江堰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它修建于A.战国时期 B.秦

C.隋唐时期

二、历史题,都江堰的历史作用? 要简洁明了,不要百度

1、防洪、灌溉并举,至今发挥着重要作用。

2、工程重在疏导,维护了生态平衡,保护了环境。

3、代表了我国当时水利工程的先进水平,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2000年,都江堰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始知李太守,

三、都江堰水利工程在2000年被联和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为什么它能被列入名录?

都江堰水利工程是全世界至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2200多年来,至今仍然连续使用,仍发挥巨大效益,李冰治水,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不愧为造福人民的伟大水利工程。

四、都江堰是怎样化水害为水利

规模巨大的都江堰水利工程由渠首和灌溉渠系两大部份组成。

渠首建在今都江堰玉垒山脚下的岷江上,包括分水堤(金刚堤)、进水口(宝瓶口)和泄洪排沙堰(飞沙堰)三大工程。

分水堤修在岷江之中,它把长江的重要支流岷江分为外江和内江两股水流。外江是岷江主流,内江为成都平原提供灌溉用水。立于激流之中的分水堤异常坚固,故被民间称为“金刚堤”。因其前部形同鱼嘴,又被民间称为“分水鱼嘴”。

进水口是人工凿开玉垒山而形成的一个小缺口,被民间称为“宝瓶口”,内江水即从这里流入灌溉渠道中。

泄洪排沙堰在分水堤和进水口之间,是一道低矮的滚水堤,被民间称为“飞沙堰”。如果内江水量过大,进水口无法接受,一部分水就会翻过滚江堤流入外江,与此同时,泥沙也随水流排入外江。这样,就可以确保灌溉系统的安全。

灌溉渠系由干渠、支渠和毛渠组成,形网状结构,遍布成都平原。从进水口(宝瓶口)流入的岷江水就通过大小渠道,流进农田之中,浸润成都平原的禾苗。

都江堰水利工程是世界水利史上的明珠,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它具有选址合理、自流灌溉、无坝引水和就地取材等特点。

都江堰渠首建在岷江从山地进入平的的地势转折处,选址的成功为降低灌溉成本、提高灌溉效益提供了条件。

都江堰从引水到清水流入农田,基本不靠人力,利地势落差和水往低处流的原理,实现了全程自流灌溉,把灌溉成本降到最低点。

为满足灌溉用水的需要,都江堰引用了大量的岷江水,但并未建筑堤坝将岷江截断,工程建设没有改变岷江的水文地质状况和生态环境。因此,都江堰是世界上罕见的生态型元坝引水水利工程。

水利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材料。可是聪明的古代成都人却用当地盛产的廉价木料、竹子,甚至一钱不值的鹅卵石做材料,建成了这一宏伟工程。

“笼石治堰”是都江堰修建者根据当地条件,总结民间的治水经验而创造的一种修筑堤坝的特殊方法。这就是用竹子编成长长的竹笼,将竹笼放在适当的位置,往笼中装入鹅卵石,再将一个个盛石竹笼垒起来,便形成了可建可拆的堤坝。这种办法一直使用到20世纪后期,才被钢筋水泥堤坝所替代。

作为大型综合性水利工程,都江堰有灌溉、防洪、运输等多方面的功效。

灌溉是都江堰最重要的功效。这座大型水利工程使成都平原的上万顷农田得到灌溉。它建成以后,成都平原既少旱灾又少水灾,成为中国西南乃至全国的重要粮食产区,获得“开府之国”的美誉。

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华阳国志。蜀志》

内江、进水口(宝瓶口)和泄洪排沙堰(飞沙堰)有效地控制着岷江流入成都平原的水量,使岷江洪水危害成都的可能性大大减少;同时,平原上大大小小的渠道,在暴雨来临时,又成了排水通道。从此,成都平原水灾被基本消除。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