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来源:www.cc3x.com   时间:2023-08-02 17:39   点击:290  编辑:admin   手机版

一、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端午节 桃花坞年画 轧神仙庙会 苏州评弹(苏州评话、苏州弹词) 江南丝竹 玄妙观道教音乐 吴歌 苏剧 苏绣 宋锦织造技艺 苏州缂丝织造技艺 苏州角直水乡妇女服饰 昆曲 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 苏州御窑金砖制作技艺 明式家具制作技艺 制扇技艺 剧装戏具制作技艺 我是查了老半天 到处查相关资料喔~ 这15分要是不给真是让我心酸哈~~

二、南京有哪些非物质文化遗产?

民间舞蹈类:

方山大鼓,源自清同治,南京独有,鼓风威凌雄健,尚传承;

栖霞龙舞,龙文化在古都之传承,全国享誉;

江浦手狮,南京独有,全国享誉,尚传承;

打社火,先民祭祀文化之“活化石”,濒危;

跳五猖,先氏祭祀之傩面舞,濒危;

东坝马灯,南京独有。

民间音乐类:

留左大鼓,源远流长,金陵第一大鼓,尚传承;

鲜花调(茉莉花),全国享誉;

古琴,金陵乐派,尚传承;

高淳民歌,吴头楚尾文化之留痕,尚传承;

高淳送眷,吴头楚尾文化之留痕,濒危。

传统戏曲类:

洪山戏,有称扬剧及白局之源,濒危;

南京白局,源自清中叶,南京独有,全国享誉,濒危;

高淳阳腔目连戏,先民祭祀之戏曲,濒危。

传统工技艺类:

南京鸭制作传统工艺,南京独有,全国享誉,濒危;

秦淮小吃,全国享誊;

宝庆金银饰品工艺,百年老字号,技艺精绝,全国享誉;

传统金线制作工艺,南京独有,全国享誉,濒危;

金陵折扇,全国享誉,濒危;

蝉人工艺,南京独有,全国享誉,濒危;

金属造艺,匠心独具,造诣精绝,濒危;

南京绒花,南京独有;

南京剪纸,全国享誉,濒危;

竹雕,南京独有,濒危;

十竹斋,百年老宇号,技艺精绝,全国享誉,濒危;

仿古牙雕,濒危;

雕花天鹅绒,南京独有,全国享誉,濒危。

民俗活动类:

雨花石,南京独有;

南京吆喝,留痕南京历史,记录民间生态;

夫子庙花鸟虫市,留痕南京历史,记录民间生态;

南京妈祖文化庙会;

南京食素食野菜习俗;

南京童谣儿艺,留痕南京历史,记录民间生态;

南京岁时节令民俗,全国享誉,记录民间生态;

南京老地名,全国享誉

中华文化是世界四个古老文化体系中惟一没有中断自身传统的文化体系,它对人类社会和世界文明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这条不曾间断的文化长河中蕴藏着浩瀚精深、灿若繁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的先辈们一代代地将炎黄血脉凝结其中,世代相传,直至今天。

作为中国各族人民智慧的结晶,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造过程始终与灿烂的中国文明历史进程紧密联系在一起,体现着人类文明的发达程度,显示了人类在思想和实践上所能达到的智慧高度。在中国文明进程中,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中国各族人民构筑起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园。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全人类的珍贵财富,在世界文化宝库中享有崇高的地位。它所体现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等备受全世界的关注和重视。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人们正日益深刻地认识到中华文化与世界和平、人类和谐和共同繁荣之间的密切关系,并藉此翘望人类文明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非物质文化遗产包含着影响社会现实、维护民族文化统一性的基因。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所蕴含的浓浓中华之情,是促进民族团结、保持国家统一的坚实基础。保护和利用好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利于培育民族认同感,增强社会的凝聚力和创造力。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贯穿着一条抵御时间消蚀力、保持民族文化连续性的血脉。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所蕴含的中华民族的强烈认同感是超越社会变迁、维系情感交融的特殊纽带。保护和利用好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利于民族精神的凝结和绵延,对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和意义。

“答案就在我们自己手里,这就是我们想不想把根留住?”

R7

三、我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先询告诉你,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缂丝、全聚德、苏绣、吴歌、评弹、中和韶乐、轮悉川剧变脸、滩头年画、江永女书、南京云锦 、西安古乐、南音、青浦田歌、松江顾绣、南汇锣鼓书、侗族大歌、山西“耍缓辩孩儿”;

纳西古乐、唐三彩、紫砂壶、木版年画、川江号子、古琴、皮影戏、剪纸艺术、傩戏和傩戏面具、杨柳青腊哪乎年画、木卡姆、梁祝、少林功夫、昆曲。

木鼓舞、侗族大歌、阿尺木刮

四、云南有哪些非物质文化遗产?

总所周知,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个民族通过一代又一代的人流传下来的文化以及相关闷丛实物场所,是民族独特、个性的审美习惯的表现。云南作为我国民族种类最多的省份,拥有着除汉族外还有彝族、苗族、回族、傣族等25个少数民族,因此使得云南的民族文化非常多样性,成为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云南的非遗项目涵盖了民间文学、传统舞蹈及音乐、传统戏剧、传统美食、传统技艺、传统医学、游艺与杂技等十多个类别。

首先,云南有105项目国家级的非遗项目和450项省级的非遗项目。其中著名的傣族孔雀舞、壮族彝族铜管舞、佤族木鼓舞、独龙族民歌等多种少数民族传统舞蹈及音乐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统文学方面有怒族若柔语言、傣绷文、格萨尔史诗等十几种种民间文学。云南非遗项目中传统手工艺作为突出,像有着傣族文化历史活化石之称的云南贝叶经制作、有着浓郁民族风格的剑川木雕和白族织染以及采用多种材料作为原料经过提花、织造等多种传统手工操作制作而成的云南傣锦,在我国传统手工艺中享有很高的声誉,是我国民族文化最宝带虚贵的瑰宝之一。

然后,云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也是非常多的。云南省总人口不到5000万,但居住着26个民族的人民,使得云南的民族文化多彩瑰丽,为丰富的非遗项蠢罩燃目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为了让非遗文化项目得到传承和保护,云南省不断推出各种措施,积极搭建非遗人才培养的平台,做好非遗项目的继承和传播博。在2009年的时候云南的非遗继承人只有200多名,通过积极举办各种形式的培训班,让更多的人对云南非遗项目感兴趣,自愿成为非遗继承人,并且还把非遗继承人送去培训学习,使得非遗继承人队伍得到充盈,短短十年间得到省级认定的非遗继承人就增长到一万余人,使得云南的非遗项目得到有力的支持。

最后,除了上面所介绍的之外,云南省的非遗项目非常多,大家感兴趣的可以到云南亲自去体验一下。

国家级非遗美食

蒙自过桥米线

2015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申请了10年才终于成功)。

在蒙自虽然有几十个品种的过桥米线,但传统的就是猪肉和鸡肉米线。“排骨、筒子骨、五花肉和鸡肉,炖上五六个小时,加点新鲜的豆尖,这样的高汤不但鲜还甜,这就是传统过桥米线的汤。”王记菊花过桥米线是蒙自最正宗最传统的,他们家族1906年就在蒙自开设了第一家传统过桥米线。通过几代人的传承,现在王记菊花过桥米线的汤、作料的制作都成了祖传秘方。

昆明这里吃最正宗

星光蒙自过桥米线

地址:北京路180号国防宾馆左侧

这家米线胜在配菜,汆肉鸡肉香酥都好吃,新鲜。汤也还不错,清鸡汤。

宝和园正宗蒙自过桥米线

地址:教场中路43号武警医院旁

地道的汤,味道好,数量还多,有小时候的味道。

省级非遗美食

宣威火腿

2009年被列入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宣威火腿制作工艺被列入国家轮中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宣威火腿属中国三大名腿之一。宣威火腿的腌制时间每年从霜降开始到立春结束,主要又集中于冬至到小寒期间。火腿形似琵琶,瘦肉呈鲜晌吵红色或玫瑰色,肥肉呈乳白色,骨头略显桃红,似血气尚在滋润。其品质优良,足以代表云南火腿,故常称“云腿”。

昆明这里吃最正宗

云南粗人宣威老火腿馆

地址:滇池路1393号西贡码头侧

好吃到无法描述!店主是一对退休后创业的老夫妇,人好菜好,火腿更好!强力推荐:火腿脚炖芸豆、火腿菊花酥、火腿酸菜豆!吃到能深切体会到幸福是什么!

昆明这里买最正宗

宣威老浦家火腿

地址:北京路908号(金悦大酒店楼下10-11号)

老浦家火腿真正是地道的正宗宣威火腿,听说是邓小平老岳父――浦在廷将军家族传承下来的。

云康宣威火腿

地址: 西山区环城西路(皮肤病院右转1000左右)

云康宣威火腿有几十年历史,火腿很香。老板娘人超级好,服务,口味,没得说,32个赞。

宜良烤鸭

2009年被列入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宜良烤鸭又称滇宜牌烧鸭,是云南省经典的汉族传统名肴。起源于明朝,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尤以宜良县的“狗街烤鸭”制作考究。烤出的鸭,皮脆黄、肉酥松柔软,甜嫩离骨,色鲜味美,与北京烤鸭相比,另有一种滋味。

昆明这里吃最正宗

学成饭店兰老鸭

地址:昆明到处都有店铺,小U就不一一介绍了

“北有全聚德,南有兰老鸭”,这家昆明人都知道的宜良烤鸭老字号,味道真腊谨山的一直都是杠杠的!

义兴斋

地址:建设路(近新建设电影院)

义兴斋在昆明有好几家分店,建设路这家最好吃,正宗宜良烤鸭经常让这家排队排很长。

市级非遗美食

云南寻甸牛干巴

2009年被列入昆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相关部门正准备将其申报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丽江古城、三江并流 、南方喀斯特之石林、澄江化石地、红河哈尼梯田。丽江古城。丽江古城始建于宋末元初,已有800多年历史,是“南方丝绸之路”及茶马古道上的重镇。古城以长江虎跳峡为屏障,以玉龙雪山滚中为背景,以流水为魂魄,完美地将山与水、水与居住环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其独特的城市格局、曲折有致的街道、高低错落的民居建筑与潺潺流水构成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生存空间,充溢着“雪山、绿地、小桥、流水、纳西人家”的诗情画意。它是以世界上惟一州态活着的象形册备源文字――东巴文为精髓的纳西民族文化深厚历史积淀的结晶,是中华民族、世界文化不可多得的遗产。

云南省公布了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弥渡民歌等124项被列入《云南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具体项目:

1. 濒危民族语言文字 金平傣文 傣族 金平县 金平县文化馆 。

2. 民间文学 叙事长诗《洛奇洛耶与扎斯扎依》 哈尼族 墨江县 墨江县文化馆。

3. 坡芽情歌 壮族 富宁县 富宁县文化馆。

4. 创世史诗《目瑙斋瓦》 景颇族 德宏州 德宏州文化馆 。

5. 创世史诗《阿细先基》 彝族 弥勒县 弥勒县文化馆。

6. 传统音乐 宣抚司礼仪乐舞 傣族 孟连县 孟连慧冲县文化馆。

7. 剑川白曲 白族 剑川县 剑川县文化馆。

8. 弥渡民歌 汉族 弥渡县 弥渡县文化馆 。

9. 民歌开益 白族 兰坪县 兰坪县文化馆。 10. 彝族沙莜腔 彝族 建水县 建水县文化馆 。

11. 彝族民歌 彝族 石屏县 石屏县文化馆 12. 传统舞蹈 芦笙舞 苗族 大关县 大关县文化馆 。

13. 藏族弦子余顷舞 藏族 德钦县 卡瓦格博文化社 。

14. 弄娅歪 壮族 广南县 广南县文竖碧陆化馆。

15. 棒棒灯 壮族 砚山县 砚山县文化馆 。

16. 彝族弦子舞 彝族 砚山县 砚山县文化馆 。

17. 水鼓舞 德昂族 瑞丽市 瑞丽市文化馆 。

贝叶经制作

根据现存的有关傣文史料记载和考证,用贝叶抄写经文,起源于印度。用铁笔将文字刻写在经过特制贝叶上的贝叶经,是“贝叶文化”中最古老、最核心的部分。“贝叶文化”的主要载体云南贝叶经是傣族文化历史的“活化石”之一,被称为“刻在树叶上的傣族文化,也是中华民族最珍贵的文化瑰宝之一。

傣族织锦

云南傣锦,是一种以丝线、毛线、棉线、麻线、晴纶线、金丝线等材料为原料,采用傣族传统的木架织机手工操作,经提花、织造等工艺形式制作成的长条形织锦物,是云南的傣族人民从事宗教活动和美化生活必不可少的物品。其傣锦幅宽一般为20-60厘米不等,长短不一。因其花纹绚丽多彩,形象生动、变化多端 、呈立体形,在云南少数民族织锦中独树一帜,享有很高的声誉。

鹤庆银器

大理鹤庆新华村银器制作源于唐朝的南诏国时期,千年前,这里的银匠们沿着古丝绸之路、茶马古道西突北进,在东南亚、西域、藏文化区、汉文化区留下了密密匝匝的脚印,鹤庆新华银器由此蜚声。明代开始,这些“走夷方”的银匠开始在自己的家新华村建立起作坊,用茶马古道之便,借马帮之手,让新华银器遍布周边各地。

剑川木雕

经过千余年发展与积淀,在充分吸收汉族和周边各民族文化技术的基础上,剑川木雕逐渐形成了自己独具一帜的雕凿风格慧仿,丰富的艺术想象力、浓郁的民族风格和精湛的技艺是剑川木雕千余年来长盛不衰的关键所在。剑川木雕题材广泛,造型优美,形象生动逼真,构图严谨统一,工艺精美细腻,尤其是传统的山水、花鸟和人物画,精致细腻,有呼之欲出的真实感。1996年,剑川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木雕艺术之乡”。

彝族刺绣

彝族刺绣以其蕴含丰厚的文化价值、环保价值和艺术价值,彰显出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备受国际国内市场青睐。彝族刺绣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是彝族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国传统民族民间工艺的重要组成部分。

洱源凤羽砚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大理州洱源县西南部的凤羽镇,除了秀美的自然风光、朴质的乡间美景,这里还生产一种闻名遐迩的民间美术工艺品――洱源凤羽砚。凤羽砚今已有400多年历史。砚石产于久负盛名的鸟吊山。石色墨黑纯净。石质细腻柔和,故名“墨石”。凤羽砚台具有易于磨墨,光泽深沉,涵养水分,砚盖凝珠,有墨不腐,磨出墨汁流利铮亮等优点,曾被《中国书画报》作为名砚介绍,可与中国四大名砚相媲美。

白族扎染

扎染主要盛行于云南大理白族地区。扎染古称“扎缬”、“绞缬”,早在东汉时期大理地区就有染织之法。白族姑娘染制的扎染制品、图案古朴典雅,线条飘逸洒脱,颜色朴实,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形成独特的民族风格。白族扎染显示出浓郁的民间艺术风格,一千多种纹样是千百年来白族历史文化的缩影,折射出白族的民情风俗与审美情趣,与各种工艺手段一起构成富有魅力的大理白族织染文化。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建水紫陶

紫陶为云南省建水县的民间传统工艺品,始于元末明初。是用建水近郊红、黄、青、紫、白五色陶土制作成型,经过书画、雕刻、填刮、烧炼、磨光等工序制成。陶器色深紫,花纹雪白,叩声如磬,其中深黑嵌白者,尤为上品。有着上千年历史的建水紫陶,已成当地乃至云南文化产业的一张名片。

纳西族东巴书画

东巴书画是纳西族东巴文化艺术的重要内容之一,主要流传于丽江市古城区和玉龙纳西族自治县,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县的纳西族聚居区亦有分布。东巴画主要以木片、东巴纸及麻布等为材料,用自制的竹笔蘸松烟墨勾画轮廓,然后敷察碧盯以各种自然颜料,色彩绚丽,历经数百年而不褪色。多以纳西族民间信奉的神灵、传说中的祖先以及动植物等为主题。绘法以线条为主,色彩多用原色,构图以文字及绘画相结合,保留了浓郁的象形文字书法特征。2006年入选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滇派内画

“滇派内画”是以云南风土人情败和及独有的少数民族文化为核心创作元素的内画艺术。滇派内画作品大多体现了云南美丽的边陲自然风光和独具特色的人文景观以及民族建筑风貌,内画图案更具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在绘画技法上既继承了鲁派内画艺术的传统技法和艺术表现形式,又吸收了云南重彩画的表现形式,色彩浓烈,气韵生动,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艺术风格。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