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2020年我国申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来源:www.cc3x.com   时间:2023-02-25 18:48   点击:105  编辑:admin   手机版

一、2020年我国申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2020年时间12月17日晚,我国单独申报的“太极拳”、我国与马来西亚联合申报的“送王船——有关人与海洋可持续联系的仪式及相关实践”(以下简称“送王船”)两个项目, 经委员会评审通过,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口头传统和表现形式: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表演艺术、社会实践、仪式、节庆活动、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

1、太极拳

太极拳自17世纪中叶形成以来,世代传承,习练者遍布全国各地,并在海外有着广泛传播和传承。太极拳对于习练者的性别、年龄、体质、职业、民族没有限制。通过习练太极拳,人们在修身养性、强身健体的同时,也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

2、送王船

送王船是广泛流传于我国闽南地区和马来西亚马六甲沿海地区禳灾祈安的民俗活动。自15至17世纪形成以来,随着“下南洋”和海上贸易,送王船逐步从我国闽南地区传播到东南亚地区,传递着人们对先辈走向海洋的历史记忆,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尊重生命的理念,为推动包容性社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文化对话资源。

3、藏医药浴法

2018年11月28日下午,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上,藏医药浴法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藏医药浴法,藏语称“泷沐”,通过沐浴天然温泉或药物煮熬的水汁或蒸汽调节身心平衡,实现生命健康和疾病防治。是传统藏医理论在当代健康实践中的继承和发展。

4、韩国泡菜

 审查小组委员会评价说,越冬泡菜是韩国代代相传的日常饮食,反映了邻里间“分享”的精神,增强了人们之间的纽带感和归属感。

三、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

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激发人类的创造力。公约所定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以下方面:1、 口头传统和表现形式,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 2、表演艺术;3、 社会实践、仪式、节庆活动;4、 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5、传统手工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规定: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包括:(一)传统口头文学以及作为其载体的语言;(二)传统美术、书法、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和杂技;(三)传统技艺、医药和历法;(四)传统礼仪、节庆等民俗;(五)传统体育和游艺;(六)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实物和场所,凡属文物的,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有关规定。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包括口头传统、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和礼仪与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等以及与上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

为什么要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承载中华民族精神与情感的重要载体,是维系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基础,也是人类智慧的体现。然而,在经济全球化和现代化的冲击下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面临着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急剧变迁。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农耕(游牧)文明的逐渐消弱乃至在部分地区的消失,大批有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甚至由于传承人的逝去,大量有历史、文化价值的珍贵实物与资料遭到毁弃,或因非法走私而流失境外,以往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念、手段、范围与力度,已远远不能适应今天的客观现实。因此,加快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已迫在眉睫。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方针和原则

指导方针: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

工作原则: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明确职责、形成合力;

长远规划、分步实施、点面结合、讲求实效。

非物质文化遗产分类

1、民族语言

2、民间文学:神话、传说、故事、歌谣、史诗、长诗、谚语、谜语、其他。

3、民间美术:绘画、雕塑、工艺、建筑、其他。

4、民间音乐:民歌、器乐、舞蹈音乐、戏曲音乐、曲艺音乐、其他。

5、民间舞蹈:生活习俗舞蹈、岁时节令习俗舞蹈、人生礼仪舞蹈、宗教信仰舞蹈、生产习俗舞蹈、其他。

6、戏曲:曲牌体制的戏曲剧种、板腔体制的戏曲剧种、曲牌综合体制的戏曲剧种、少数民族的戏曲剧种、民间小戏剧种、傩及祭祀仪式性的戏曲剧种、傀儡戏曲剧种、其他。

7、曲艺:说书、唱曲、谐谑、其他。

8、民间杂技:杂技、魔术、马戏、乔装戏、滑稽、其他。

9、民间手工技艺:工具和机械制作、农畜产品加工、烧造、织染缝纫、金属工艺、编制扎制、髹漆、造纸、印刷和装帧、其他。

10、生产商贸习俗:农业、林业、渔业、狩猎、饲养和畜牧业、商贸、副业、其他。

11、消费习俗:服饰、饮食、居住、交通、其他。

12、人生礼俗:妊娠、分娩、诞生、命名、满月、百日、周岁、成年礼、婚礼、寿诞礼、葬礼、其他。

13、岁时节令:汉族节日、少数民族节日、其他。

14、民间信仰:原始信仰、俗神信仰、祖先信仰、庙会、巫术与禁忌、其他。

15、民间知识:医药卫生、物候天象、灾害、数理知识、测量、纪 事、营造、其他。

16 、游戏、传统体育与竞技:室内游戏、庭院游戏、智能游戏、助兴游戏、博弈游戏、赛力竞技、技巧竞赛、杂耍(艺)竞技、其他。

非物质文化遗产(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遗产”相对,合称“文化遗产”。2020年12月,随着“太极拳”和“送王船――有关人与海洋可持续联系的仪式及相关实践”的申遗成功,中国已有42个项目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被各社区群体,有时为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社会实践、观念表达、表现形式、知识、技能及相关的工具、实物、手工艺品和文化场所。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世代相传,在各社区和群体适应周围环境以及与自然和历史的互动中,被不断地再创造,为这些社区和群众提供持续的认同感,从而增强对文化多样性和人类创造力的尊重。[43] 《公约》所定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以下方面:

1. 口头传统和表现形式,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

2. 表演艺术;

3. 社会实践、仪式、节庆活动;

4. 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

5. 传统手工艺。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