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赛汗塔拉公园就是赛汗塔拉草原吗?

来源:www.cc3x.com   时间:2023-01-29 07:40   点击:298  编辑:admin   手机版

一、赛汗塔拉公园就是赛汗塔拉草原吗?

不是的,赛汗塔拉公园在包头市内建设路上,只是一个草原主题的公园。而赛汗塔拉草原像楼上说的在锡盟苏尼特右旗

那个公园里是一片草原还有蒙古包,免费.

二、内蒙古旅游线路都有哪些,想去内蒙古玩

内蒙古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决定了当地旅游资源的丰富多样。大面积的草原和沙漠是内蒙古最吸引人的独特的自然风光。

锡林郭勒:

锡林郭勒大草原,全国最好的三块草原之一了,想感受内蒙古民俗风情还得去草原,去牧家,没去过草原的就不算去过内蒙。

阿尔山:

阿尔山现在是以旅游养生为主,风景美的不用说,温泉更是不错,最近几年温泉开发力度相当大,不同档次的温泉适应不同人群的消费,而且阿尔山是一个边境开放城市,自然别有异国风情了。

呼伦贝尔:

要说内蒙最漂亮的草原,现今生态系统保存最完整的草原那就是呼伦贝尔大草原啦,最近几年开发的草原旅游项目也很不错,非常值得一去。

最佳季节:5月-9月是去内蒙古旅游的最佳时间,因为内蒙古总体上为半干旱半湿润的温带季风气候,但全区跨越经度大,东西部气候存在一定的差异,考虑到此种差异,针对不同的目的地应有选择不同的时节出游。

去内蒙古旅游?那必须首选包头市啊,可以选的旅游景点有南海湿地景区、赛汗塔拉城中草原、北方兵器城、包头海洋世界、包头九峰山自然景区、包头梅力更大瀑布、包头古城景区、包头希拉穆仁草原、包头石门水库景区、包头横竖街、包百步行街、包头乔家金街、妙法禅寺、五当召森林公园、北梁南一区商业区。

三、包头市区有什么好玩的地方吗

赛汗塔拉生态园

赛汗塔拉蒙语的意思是美丽的草原,位于市中心,是全国唯一的都市草原。草原有钢城,钢城有草原,是包头市独特的风景。1985年市政府决定把这里划为公共绿地,园区内水草肥美,鸟语花香,一眼望不到头的绿色与蓝天白云相接,置身其中,油然而生“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大草原感觉。每天早上和傍晚,都可以看到很多人徒步游走于赛汗塔拉中。

南海公园

南海湿地景区位于包头市东河区南侧,黄河之滨,占地面积2000公顷,其中水域面积580公顷,湿生草地面积1000余公顷。北有青山朦胧辉映,南有黄河玉带环绕,风景独秀,集旅游观光、生态休闲、科普宣传于一体,素有塞外西湖之美誉,是国家AAAA级旅游风景区和自治区级湿地自然保护区。

五当召

我国藏传教佛的圣地之一,召庙为纯藏式建筑,殿宇依山势而建,高低错落有致,雄伟壮观,可与青藏地区的古刹名寺相媲美,素有“小布达拉宫”之美誉。寺内现存金铜佛像近400尊,唐卡500幅,瓷器30多件, 都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在内蒙古地区是独一无二的。

阿尔丁广场

阿尔丁广场建成于1989年,位于包头市区中心,是内蒙古自治区第三大人工广场和世界十大人工广场之一。广场中心面积6.27万平方米,总面积10万平方米,超过莫斯科红场面积,约为世界最大的人工广场――天安门广场的4分之一。

阿尔丁广场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圣火传递包头站的终点。

梅力更风景区

梅力更,蒙语“聪明智慧”之意,景区分召庙景区和自然景区两部分。召庙景区梅力更召是臧汉式相结合的古寺庙,是内蒙古地区唯一沿用蒙古语吟诵全部经书的喇嘛庙;自然景区以“林海奇松、瀑布潭泉、云海幻境、奇峰异石”四绝而著称。

阿尔丁植物园

阿尔丁植物园占地面积90.4公顷,人工湖占地1.5公顷,分东、西两园,是集科普、科研、文化、休闲、健身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专业性公园,其中最突出的是百花争艳、四季如春的花苑。

植物科普游览区,共分为月季园、牡丹园、沙生荒漠植物园、灌木园、树木园、攀援植物园、宿根花卉园、草花园等八大园,引进各类植物53科、450个品种,生产温室12000平方米。漫步在人工湖畔,一池碧绿的湖水泛起层层鳞光,小桥流水、亭榭奇石构成一道道多彩的意境。

四、赛汗塔拉,重寻梦中雕花的马鞍

黯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湮没了黄尘古道,荒芜了烽火边城。对于一个喜欢探寻历史文化的人来说,无论何时,只要一踏上这片荒原掩映的沃土,远去的历史画面就会瞬间投射到我的脑海与心田,让我醉酒般地沉迷其中。

在赛汗塔拉草原上,我可以偕百侣同游,激情飞扬地纵论古今,也曾经小坐独酌,黯然神伤地凭古吊今。赛汗塔拉草原仿佛就是我梦里寻她千百度的不醉不归之所。

赛汗塔拉,在蒙古语中的含义是“美丽的草原”,在辽阔的内蒙古自治区境内,许多城市镇甸都有“赛汗塔拉”,它们在现代都市文明的快速进程中,以顽强的生命力装点着我们美丽的家园,其中尤以包头市的“赛汗塔拉”最为著名,规模也最大,总体面积接近万亩,堪称都市里一道靓丽的风景。

从我记事起,就知道包头市还有一个美丽的昵称――“草原钢城”,这在全国也是独一无二的美誉。但是偶尔遇到异乡人,说起我的故乡是包头时,他们常常会惊讶地睁大了眼睛,“真的呀,就是那座草原钢城吗?”紧接着就会好奇地探寻起“包头”这个名字的由来。

广为流传的一种解释是,“包头”源自于蒙古语“包克图”的谐音,在蒙语里的意思是“有鹿的地方”,有时也被人们称为“包格图”“宝格特”等,这就不得不说到一个美丽的传说。

相传当年成吉思汗率军西征,途经现在的内蒙古土默特右旗九峰山一带时,将士们忽然发现一只梅花鹿在远山上发出呦呦鹿鸣。于是成吉思汗纵马飞驰,一直追到今天包头市东河区转龙藏一带,那只梅花鹿跑进了一片树林中,绕过一棵大树就消失了。

成吉思汗凝神观望,发现那棵大树的形态竟然就像那只鹿一样。成吉思汗十分震惊,命令将士们将此树连根刨起,只见一块青石板埋在树下,青石板上栩栩如生地呈现出那只梅花鹿的图案!成吉思汗心中惊叹:确为神鹿也!于是脱口而出:“包克图、包克图……”,就这样,“有鹿的地方”就成为包头的地名,流传至今。

还有一种源自汉语体系的说法鲜为人知,即包头是由“泊头”、“博托”沿袭而来。清代光绪年间出版的《山西通志》中就有“泊头,俗称包头”的说法;另一种说法是,“博托河即包头河”,据考证,在清代咸丰、同治年间的地图上都标有“博托河”。

当然,坊间曾经流传过一种更容易使人相信的说法,说是早些年间包头所处的地域,土地贫瘠,气候恶劣,风沙肆虐,人们出门往往不得不以头巾裹面,方遗此名。民间更有包头“一年只刮两次风,一次刮半年”的调侃与戏谑,这些说法一定程度上客观反映了过去包头市地貌的荒芜和包头人生活的困苦。

如今,所有的苦难已经随着时代的变迁成为历史,包头已经成为西北地区建设最好的城市之一,2002年获得了“联合国人居奖”,2005年又成为全国首批十个文明城市中西部惟一的城市。草原上有钢城,钢城中有草原的特色,使得包头的草原文化在国内独领风骚。

赛汗塔拉草原腹地里星罗棋布着数十顶洁白的蒙古包,远远低眺望过去,既像静默闲适的羊群,更像天空中的云朵“下凡”,扎根在广袤的碧绿草原上。庄严的玛尼宏神台,简而不俗的跑马场、射箭场、摔跤场,蒙古大营前面的篝火台,错落有致地分布在一碧万顷的草海中,与星散在草原上的一只只跳跃的梅花鹿,构成了一个返朴归真的草原牧场景观。

梅花鹿仿佛天生就是人类朋友,只要几元钱买一包它们最钟情的美食――胡萝卜,就不怕这些可爱的动物不来亲近你。当然,有些淘气的梅花鹿在酒足饭饱之后还会来向你撒娇――用他的小小的角顶顶你,或者嘴巴在你的身上蹭来蹭去,更有甚者还会轻咬你的衣服,给你一个意想不到的惊喜。

草原上巍峨的蒙古大营,已经被现代文明所征服,不再是成吉思汗运筹帷幄调兵遣将的中军大帐,而是远方的贵宾享用蒙古风情大餐的所在,在享用蒙餐美味的同时,还可以欣赏到纯正的蒙古族歌舞、雄浑低沉的马头琴演奏以及蒙古族服饰表演和草原婚礼等草原风情。

那一年,南方的朋友们来草原上做客,就是在这宽敞的蒙古包里,我们一同聆听蒙古族歌手豪迈的民歌,接受洁白的哈达,感受马头琴独奏《万马奔腾》的气势磅礴。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草原上盛开着不知名的花草,如同浩渺夜空中的繁星点点,历经春夏秋冬的更替和风霜雨雪的洗礼,它们用一叶叶刺破苍穹的绿色昭示着,生命无需华丽与喧嚣,沉默与坚韧才是生命的本色。

所以,为什么不俯下身来,碰触一下这些鲜活的草木,送它们一个久违的吻?漫步在这辽阔的草原上,我经常会蹲下来摸一摸它们的茎叶,闻一闻它们的芬芳,那一刻我真的会悸动不已。我们曾经匆匆走过的岁月,可曾有一刻像这样真正属于自己?自诩为万物之灵的我们,在忍受寂寞、对抗灾难、师法自然等方面,又如何堪比这些寂寞的灵魂呢?

在草原上静静地观日出,赏晚霞,听虫鸣,闻鸟鸣,“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何其乐也。在月朗星稀的仲夏夜里,扑面而来的全都是草原芬芳的气息,微明的灯火像星光一样漂浮在这无边的绿色之中。

思绪如同游龙一般游走在这一草一木的清清世界里,感悟隔世般的静谧,感悟刹那间生命的安详、神奇和美好,突然会从心底油然而一种未曾有过的想哭的冲动。

在赛汗塔拉草原上,随意在什么地方驻足,都可以感受到来自远古的苍凉的气息,仰望苍穹,你一定会以为置身世外桃园,除了梦中,哪里才会有这样清澈的蓝天和高远的流云?

让人流连忘返的不仅仅是草原的风光,更有这里独特的历史印痕。在赛汗塔拉草原腹地,高耸着一座宏伟的敖包,五色斑斓的风马旗环绕着敖包,在湛蓝的天空下猎猎翻飞,诉说着“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哀思。

关于祭敖包的由来,民间流传着一个动人的传说。很久以前,蒙古民族一直过着游牧狩猎的生活,并沿袭着“天葬”的习俗,就是把亲人的尸体放在木制的“勒勒车”上漫无目的地在草原上行驶,什么时候尸体掉下来,就在那个地方露天安葬。

因为思念亲人,牧人们每年都想去悼念亲人,可是茫茫草原,到哪里去找安葬地点呢?随着对大自然和动物的了解,人们想出来一个办法,那就是安葬亲人时,随车带着一峰驼羔,在安葬的地点将驼羔的血液放掉一部分。

第二年将驼羔的母亲或已二岁的驼羔带上,沿着大致的方向和路线去寻找,如果发现母驼或驼羔不肯前行或发出悲鸣,就可以确认安葬亲人的地点。这时,牧人们要堆几块石头或拜几把泥土来祭礼亲人,求得亲人的祝福。如此沿袭,祖祖辈辈,世世代代,形成了“敖包”。

随着历史的变迁,祭敖包的形式和内容也在不断演变,喇嘛教的不断兴盛,使得敖包在广大蒙古族人民心目中的地位越来越高。外出的蒙古人经过这些敖包,都要叩头参拜,并献上供品,还给这些敖包堆上几块石头或添一些土,以示对神灵的虔诚。

如今,城市化的进程已经改变了内蒙古大草原的生活方式,游牧部落越来越少,大部分蒙古族的民风民情都消逝在人们的视野里。马背上的民族,如今已经有相当一部分脱离了游牧的生活方式,而是与汉族人民融为一体。

成吉思汗,这位在历史长河里不落的英雄之星,在教科书和影视剧里,在草原儿女世世代代的口口相传里永生着。五湖四海的人们来到这里,都会驻足默立,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凭吊这位寂寞的英雄。

斗转星移之间,英雄也无奈地随同尘埃遁入黄土,空留了千古英名。草原上的蒙古族儿女,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仍不忘重寻梦中雕花的马鞍,不遗余力地续写草原民族的辉煌篇章。

政府部门也在不遗余力地保护民族传统文化,蒙古长调已经申请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期得到继承与发扬。伴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马鞍已不再是生活的必需品,只有生活在草原深处的蒙古族毡包里才会偶有所见。

随着时代的变迁,雕花的马鞍已经成为一种象征,一个马背上的民族生生不息的记忆,一个在梦中的七彩草原上方可寻觅的奇迹。

END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