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低保"一般分哪几个等级?各等级具体有什么区别?

来源:www.cc3x.com   时间:2023-07-28 06:58   点击:248  编辑:admin   手机版

"低保"一般分哪几个等级?各等级具体有什么区别?

低保分为两种,一种是农村低保,一种是城市低保,合称城乡低保。

农村低保一般分为四个类别(还有一种特殊情况为低收入家庭单人户纳入情况),城市低保分为两种保障方式:城市低保分全额和差额进行保障(还有一种特殊情况为单人施保)

一、农村低保的认定条件和具体区别:

认定条件:1.一、二类对象的认定:①是家庭主要成员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且人均收入低于农村低保标准;②是家庭主要成员有妊娠、哺乳、照护重度残疾人或重病患者以及单亲抚养学前儿童等情形的;③是家庭主要成员有劳动能力,但非主要成员因重度残疾、患重特大疾病等刚性支出较大,严重入不敷出的,对以上三种情形根据实际情况纳入一、二类低保范围。

2.三类对象认定(具有完全劳动能力家庭):因家庭成员残疾、常年患病或供养多个老人且供给大中专学生,造成生活比较困难的家庭。

3.四类对象认定(具有完全劳动能力家庭):县级人民政府规定的其他难以维持基本生活的困难家庭。

4.低收入家庭单人户纳入情况:①重度残疾人。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的一级、二级重度残疾人和三级智力、精神残疾人。②重病患者。患有医保部门认定的重特大疾病的人员和当年就医自负费用(经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及各类补充医疗保险、商业保险报销,再实施医疗救助后)超过上年度家庭总收入的患病人员。低收入家庭是指:家庭人均收入超过低保标准,但又低于低保标准的1.5倍,且财产状况符合当地规定的低保边缘家庭。

二、城市低保的认定条件和具体区别:

1.全额保障:家庭主要成员重病、重残丧失劳动能力的家庭;家庭主要成员被司法机关羁押或正在服刑,留守人员仅为老年人或未成年人的家庭。

2.差额保障:因病、因学、因残、因意外事故导致家庭生活困难的家庭,按照家庭人均纯收入进行差额补助。

3.单人施保:生活困难、靠家庭供养且无法单独立户的成年无业重度残疾人,经个人申请,可按照单人户纳入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范围。

三、保障资金:

1.农村低保。2021年农村低保指导标准提高8%,由年人均4428元提高到4788元;农村低保一、二类对象年补助水平分别由4428元(月人均369元)、4200元(月人均350元)提高到4788元(月人均399元)、4536元(月人均378元),三、四类对象年补助水平分别保持1008元(月人均84元)、696元(月人均58元)不变。

2.城市低保。城市低保指导标准提高32%,由年人均5652元(月人均471元)提高到年人均7476元(月人均623元),月人均补助水平达到541元。

四、不予保障的有关规定:

①有5万元(购车价)以上消费型机动车或大型农机具(不包括已损坏废弃车辆和农机具);②有财政供养人员(仅限于具有法定赡养、抚养、扶养关系);③有购买商品房(居住用房不超过1套,且名下再无其他商品房、商铺、车库、出租类不动产);④有经商办理市场主体(申请家庭成员名下查询到经商登记信息,但无经济实体、无收入,或者属于无雇员的小作坊、小卖铺,净收入不超过低保标准的,以及属于建档立卡贫困户统一参加当地合作社、集体所有制公司等经济组织的);⑤有3万元以上银行存款(不包括6个月内因病、因学等筹集的存款)。对以上“五有”情形的原则上不得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

据我了解,低保的类别划分和保障资金各地也明显不同,以上政策参考甘肃省定西市地区2021年城乡低保提拔工作方案。

差序格局和团体格局有什么区别?

差序格局中的社群称为社会圈子,团体格局中的社群称为团体,这俩不一样。

“家”是中国乡土社会中的基本社群,更准确地说应该叫“小家族”。在西方,家庭是担负生育功能的暂时性亲子社群。中国乡土社会中的“家”还长期延续式地承担政治、经济、宗教等功能,“家”的事业越大,就需要按照氏族原则亲属伦常去扩大“家”的规模。

因为家的事业性,才有中国的家法、女子三从四德、亲子间的服从关系,“规矩”乃是事业社群的特色。夫妻之间感情淡漠,在大户人家和乡下都是常见的现象。夫妻间更像一种合作关系。男人在茶馆烟铺寻求感情安慰和消遣,女人跟女人玩,小孩跟小孩玩。男女之间隔阂矜持,感情表达委婉保留。这些都是将生育之外的很多功能拉入家庭社群的后果。

男女有别

人发展感情的方向受着文化的限定。喜怒哀乐既是生理现象,也是人际关系的作用因素。感情的强烈会倾向于破坏原有社会关系,创造新关系。感情的淡漠有利于稳定原有的社会关系。稳定社会关系的力量不是感情,而是了解,即熟习所带来的亲密感觉(这跟激动性的感情不一样)。

《西方陆沉论中》提到两种文化模式:1.阿波罗式,认为宇宙存在超乎人之上的完善秩序,人只是去接受,安于其位,维持它(但是人连维持的能力也没有,所以后来天堂遗失了,黄金时代过去了),这个比较像乡土社会的模式;2.浮士德式,认为冲突是存在的基础,生命是对阻碍的克服,人生的前途是无尽的创造和变化,这个像现代社会的模式。

乡土社会中人跟人很熟很亲密,年龄都不能构成导致互相不了解隔阂。年长的人就是年少之人的未来,年长的人看着年少之人长大。

隔膜主要是性别带来的。男女互相缺乏了解,带来事业社群中的合作阻碍。男女授受不亲是为了社群的事业所设定的规则,隔离了男女在心理上的契洽。一切破坏秩序的要素都被遏制着,男女之间的鸿沟就此筑下。

少了男女爱情,社会就缺少了一些理想色彩,而更多的是现世色彩。

中国乡土社会中,以家族为基本社群,强调了同性为主(即父子关系为主轴),异性为辅(即夫妻关系为配轴)。

礼治秩序

一般认为西方为“法治”,中国为“人治”。但法治其实也是人依法而治。所以这种区分说得不清楚。

人治和法治的区别,在于维持秩序时使用的力量,和所依据的规范的性质。

乡土社会是礼治社会。礼治不是文明的意思,杀人祭祀也是礼。维持法的效力的是国家权力,维持礼的是传统。传统是社会积累的经验。现代社会也有文化,文化就是传统。但是在乡土社会中传统更加重要,极具效力。因为乡土社会安土重迁,循环往复,后人的生活会验证前人的经验,加固对传统的信仰。个人在教化中形成对礼的敬畏,从而主动服从,形成习惯。如果传统不能应付新情况了,传统的效力就会丧失。

相应地,当需要团体合作的时候,就得有一个共识的办法来约束各人,便有法律。

无讼

乡土社会里面,讼师,也就是律师,是没地位的,是挑拨是非的恶人。在城市里,律师倒是地位很高的工作。在城里,不知法,就会捣乱社会,所以要请教律师。在乡下,不知礼,那就是撒野,是坏人。礼治的社会,要是有打官司,那是有人坏了传统的规矩,判官也是按照这个判。

判官就是足球裁判。最理想的状态是大家都遵守规矩,不需要裁判。球员对规则要很熟才行。为了达到熟悉规则,从心所欲不逾矩,就得长期训练。如果谁坏了规矩,他就是坏人,他的教练(父母长辈)也有教导不良的责任,也可能是训练不到位。所以打官司是可耻的事情。维持礼俗的力量在于身外的判官,而在于自觉。

乡下所谓调解,就是评理。乡绅先批评双方,说发生这种事情是给全村丢脸,然后再说出他认为应当如何。老父亲抽大烟,大儿子因为考虑家庭经济反对,但是不便干涉。小儿子跟着抽大烟,怂恿父亲,还分润一些。大儿子见了,暴打了弟弟。弟弟赖在老父亲身上,大儿子火大,骂了父亲。这个事情如何评理?最后是这样处理的:小儿子一看就是败类,赶出村;大儿子骂父亲,该罚;老父管教不好,还抽大烟,也要教训。

现代都市里面的法官,可不会管道德伦理问题。就是关于个人权利社会安全的厘定罢了。法律也不是固定的规则。

在中国推行法治的时候,原有诉讼观念还占有很大空间。乡间普通人怕打官司。从西方引进的法律原则,跟旧有观念格格不入。有时候被礼治社会认为是败类的,却到司法部门求得了庇护,给一些人留下司法部门是包庇作恶的印象。这样的一些矛盾,导致法治的好处还未获得的时候,礼治的崩坏就先行发生了。

无为政治

权力有冲突性和合作性。从冲突性来看,冲突一直存在,统治的状态是一种休战,是胜者/强者对败者/弱者的支配,国家机器都是辅助支配的工具。政府、国家都是带有压迫性质的,如果以后没有了阶级斗争,那政府、国家也会消失。这叫横暴权力。从合作性来看,因为人们靠着社会分工获得了更好的生活,就需要去监督他人也安守其位,不然自己的生活会受影响,所以有了权利和义务。于是要用社会契约建立起权力来保障分工。这叫同意权力。现实中,权力有着两面,不同的情况下,着两面成分的比重也不同。

权力之所以诱人是因其能带来利益。甲想要征服乙,从中获得经济利益的话,前提是乙能够提供。农业社会中,征服一块地方之后,并不收对方为奴隶,而是赶走土著占据土地。

乡土社会不是富于抵抗力的组织,所以皇权能够稳固。人口越多,农业剩余越减,但是和平又会增加人口。帝王大兴土木,民怨沸腾,乱久必合,于是无为而养民,等积蓄了力量,又雄图大略,大兴土木,如此循环。为了皇权的维持,无为是有价值的。

横暴权力有这种经济约束,所以在山高皇帝远之处,基层事务是同意权力在活动。但是因为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所以分工少,同意权力弱。所以说虽然中国古代是专制独裁,但在山高皇帝远之处,一般皇权都是微弱的挂名的无为的。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