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古代星象学知识?

来源:www.cc3x.com   时间:2023-01-19 11:54   点击:256  编辑:admin   手机版

一、古代星象学知识?

把天上的恒星几个一组,每组合定一个名称,这样的恒星组合称为星官。各个星官所包含的星数多寡不等,少到一个,多到几十个,所占的天区范围也各不相同。其星官数目,据初步统计,在先秦的典籍中记载有约38个星官。《史记·天官书》中记载91个。《汉书·天文志》中记载说:“经星常宿中外官凡一百一十八名,积数七百八十三星。”

张衡所著《灵宪》中云:“中外之官常名者百有二十四,可名者三百二十,为星两千五百,而海人之占未存焉。”

二、古代占星属于什么部门?

钦天监是古代的官方部门,负责天文观测和历法计算的机构,历代王朝都有不同的名字。

历朝历代都有专门观测天文现象的人,东汉时期,天文学的最高官员是太史令,分管天文台和明堂。天文台台长是灵台丞,有四十二名助手,分别负责观察星象、太阳、风向、天气、雨水、时间和钟声,还有一个“舍人”,负责家务,分工极其细致。

巫祝、钦天监。

1、巫祝,古代称事鬼神者为巫,祭主赞词者为祝;后连用以指掌占卜祭祀的人。

2、钦天监,是官署名,职能为掌观察天象,推算节气,制定历法。秦、汉至南朝,太常所属有太史令掌天时星历。隋秘书省所属有太史曹,炀帝改曹为监。唐初,改太史监为太史局,嗣曾数改称秘书阁、浑天监察院、浑仪监,或属秘书省。开元十四年(726),复为太史局,属秘书省。

乾元元年(758),改称司天台。五代与宋初称司天监,元丰改制后改太史局。辽南面官有司天监,金称司天台,属秘书监。元有太史院,明时沿用司天监,后期改为钦天监,至清朝时官职沿明制,仍属钦天监。

扩展资料:

钦天监的职官品秩

1、监正、监副、

主薄厅:主薄,一人,从七品至从八品(掌薄书文移之事)

2、属官

五官正(春、夏、中、秋、冬官正的简称)各一人,正六品(掌推历法,定四时)

3、五官灵台郎

四人,从七品(观测天象变化)

4、五官保章正

一人,正八品(记录天象变化,占定吉凶)

5、五官挈壶正

一人,从八品(掌刻漏记时)

6、五官监侯

二人,正九品(佐五官正,推历法,定四时)

7、五官司历

二人,正九品(佐五官正,推历法,定四时)

8、漏刻博士

一人,从九品(掌定时、换时、报更、警晨昏。大朝贺时,充报唱官。)

9、五官司晨

二人,从九品(佐漏刻博士。定时、换时、报更、警晨昏。大朝贺时,充报唱官。)分科。

三、古代夜观星象的官叫什么官

天文官是对古代星象观测(工作既包括星占内容也包括天文学内容)、记录的朝廷官员的统称,中国古代有很多称呼,比如明清代称钦天监。

钦天监,好像是

四、古代观星的人叫什么?

叫做钦天监。

钦天监,是官署名,职能为掌观察天象,推算节气,制定历法。周朝有太史,秦汉以后有太史令。隋代设太史监,唐代设太史局(太史并不是专职司天,而是兼管天文),后又改司天台,隶属秘书省。

宋、元两朝有司天监;宋太祖建隆二年(961年)西域鲁穆国马依泽应诏入华,在962年至963年间编制“应天历”。元代又设太史院,下设三个局:推算局、测验局、漏刻局。元代至元十七年(1280年)又设有回回司天监,任务“观象衍历”。

明初有司天监和回回司天监,有天文、漏刻、大统历、回回历四科;洪武二年(1369年)阿拉伯鲁密国的黑的儿马德鲁丁、马哈麻父子先后出任监正。洪武三年(1370年)改称钦天监。

在一些小说与影视作品中,作家与导演们加入个人情感,钦天监不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掌观察天象,推算节气,制定历法。更是除魔驱邪,为皇室排忧解难的学道之人。例如《大头绿衣斗僵尸》中的钦天监福安宁既是如此。所以,这些作品中的钦天监更类似林正英饰演的道士角色,只不过钦天监是为皇室效命。

扩展资料:

中国古人认为天象的变化与人间帝王的兴衰相关,编订历法、授时则是确立正朔的举动,有着重大政治意义。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平民百姓不能编订历法、授时,而皇家设立钦天监(司天监)来主管这些事务。

中国古代的钦天监监正类似于西方的皇家天文学家,也可类比为今日的国家天文台台长。民国建立后,裁撤钦天监,天文历法打破了皇室垄断,其编订历法、授时等工作改由专业科研机构负责。

1912年6月,钦天监改归教育部,筹组为观象台,编写《中华民国元年历书》。现在,中国传统历法的编订由南京紫金山天文台负责,授时由位于陕西的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负责。原属钦天监的北京古观象台现归北京天文馆所有,辟为科普基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钦天监

1、历史沿革,朝中观星官叫法各朝皆有不同。较为人知的是钦天监。

钦天监,官署名。掌观察天象,推算节气,制定历法。

2、秦、汉至南朝,太常所属有太史令掌天时星历。隋秘书省所属有太史曹,炀帝改曹为监。唐初,改太史监为太史局,嗣曾数度改称秘书阁、浑天监察院、浑仪监,或属秘书省。开元十四年(726),复为太史局,属秘书省。乾元元年(758),改称司天台。五代与宋初称司天监,元丰改制后改太史局。辽南面官有司天监,金称司天台,属秘书监。元有太史院,与司天监,回回司天监并置。明初沿置司天监、回回司天监,旋改称钦天监,有监正、监副等官,末年有西洋传教士参加工作。清沿明制,有管理监事王大臣为长官,监工、监副等官满、汉并用,并有西洋传教士参加。乾隆初曾定监副以满、汉、西洋分用。后在华西人或归或死,遂不用外人入官。

秦、汉至南朝,太常所属有太史令掌天时星历。隋秘书省所属有太史曹,炀帝改曹为监。唐初,改太史监为太史局,嗣曾数度改称秘书阁、浑天监察院、浑仪监,或属秘书省。开元十四年(726),复为太史局,属秘书省。乾元元年(758),改称司天台。五代与宋初称司天监,元丰改制后改太史局。辽南面官有司天监,金称司天台,属秘书监。元有太史院,与司天监,回回司天监并置。明初沿置司天监、回回司天监,旋改称钦天监,有监正、监副等官,末年有西洋传教士参加工作。清沿明制,有管理监事王大臣为长官,监工、监副等官满、汉并用,并有西洋传教士参加。乾隆初曾定监副以满、汉、西洋分用。后在华西人或归或死,遂不用外人入官。

钦天监监正

钦天司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