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中国传统医药文化博物馆的馆藏文物

来源:www.cc3x.com   时间:2023-07-30 11:51   点击:248  编辑:admin   手机版

中国传统医药文化博物馆的馆藏文物

甲骨文犹可辨“疾”和“病” 在医史馆记者看到,老师们正在为文物重新拍照、编写简介。在罗英老师的指点下,我们连连惊叹:一片两厘米见方的龟壳上,依稀可见现存最早的甲骨文“病”、“疾”;商代的玉针、玉斧,是古人用来排脓放血的最初工具;早在《周礼》当中,中医已经开始分科建立医师制度,而且还有作为营养师的“食医”独立出来;在宋理宗年间(公元1229年)的苏州地图上,首次出现了沿用至今的“医院”一词;越秀山上三元宫的炼功图碑本已被毁,幸好其拓片还完整地保存于此,反映出道家修身养性的正宗;清朝年间的十二生肖药瓶精美完整,全国现仅余两套……

馆藏最多的要数各朝各代的药罐、研钵、香炉、针筒等,颜色、质地各异,从小手指粗到半人高的都有。这些珍品中,有1073件是一位叫宋大仁的广东籍名医、医史家所郑基捐赠,其它历代中医药典籍、书画也颇多善本。为保证展品的科学性,学校还曾专门请来上海博物馆收藏部前主任郭若愚先生,逐件考订其时间、真伪、器物功用。

整藏品布展馆恭迎市民

学校“科普基地”建设的有关负责人表示,随着市政府20万元专款拨到,目前正在逐步给馆藏文物、标本和植物拍照,制成图片郑知集和光盘,下一步还将增加展馆当中的电脑互动设施,培训多名学生讲解员。预计到5月中旬,展馆可以正式向社会开放。学校领导还透露,待喊丛谨明年进驻大学城后,中医药大学可能会把主体建筑的相当部分作为博物馆的新址,并争取在周边的城市公园中开辟“中药园”。

来自:羊城晚报

重庆三峡博物馆现场展出甲骨70余片,你知道文物的保存方法吗?

你知道各种文物的保存方法吗?

骨质文物的保存方法为了使文物不再崩裂、翘曲变形或酥解。放入95%乙醇浸泡至无气泡产生,再浸入无水乙醇半小时,替换水。再浸入丙酮半小时,替换乙醇,干燥。进行加固,三甲树脂比较适合骨质的耐候性、耐腐蚀性、耐水性、渗透性及固化强度。浸入1%-4%的改性三甲树脂丙酮溶液约10小时,取出放入丙酮环境中干燥至固化。材料的修复用三甲树脂。胶黏剂不易纠正错位现象,对骨质文物残缺部位可用30%或20%三甲树脂溶液调配骨粉或树脂来补配;如需做旧则进行着色。对于骨质文物的保护刷涂保护剂,保护剂需粘附着力强,韧性、成膜性良好,无光泽。不会发生开裂、变形、翘曲、酥粉、霉变现象,强度提高,保留了原貌、安全无副作用、可使文物再温、湿度较低环境下长期共存。

陶瓷类文物的保存方法陶瓷类的文物比较珍贵而且易碎,因此,需要选择具备坚固、承重性强以及方便存放等shu特点的物件。最好的储存方法是把瓷器放在根据尺寸定制的带有柔软内囊文物囊匣中,这里我推荐使用传统手工木质囊匣或者摇盖模穗式、天地盖式的无酸纸囊匣。而且古陶瓷文物在存储的过程中也要小心谨慎,需使用柔软的棉卷裹瓶身,一手托着瓷瓶的背部,另一手握住瓷瓶的底部,小心地置入囊匣中。陶瓷易磕碰,若需要将其拿出来摆放的话,最好是放在固定的木架子上。

纸质文物的保存方法纸质文物主要要预防虫害,常用的物理方法有低温、高温杀虫法,就是将环境控制在一个较高或较低的温度水平一段时间,二达到杀虫的目的。温度范围有40℃~45℃或-10℃~8℃。另外还能通过降低环境的含氧量杀死害虫,方法是往环境里填充一定的惰性气体或是放入除氧剂,达到降低氧气含薯余量的目的,持续一段时间后害虫就会窒息而死。 比较常用的方法是熏蒸法,即在密闭的条件下,使用化学熏蒸剂以毒气分支的状态穿透到害虫体内,使其中毒而死。 

霉菌对纸质文物构成致命威胁,数码滚物理法有低温冷冻法、缺氧法、微波辐射法、r射线辐照法。但它们的缺点是技术性比较强,成本高,在具体实施中有一定的难度。化学方法有熏蒸法,现在比较常用的是甲醛熏蒸法,它的优点是价格便宜,在常温下使用比较安全,设备要求不高,使用环境条件也较容易达到(温度为20℃以上,相对湿度为70℃以上)。

发现的珍贵文卖段老物在国内外都极其罕见,文物的保存要注意燃升防潮和腐蚀,尽量减少触碰,轻拿轻放,可以单独保存使中升其完整。

保存文物必须要有适宜温度和湿度,而且保护文物中不能有有害气体和亮大灰尘,容易毁键誉危害文物,要对储藏文物的地方进行霉菌纤段或者虫害地处理,还要避免紫外线直接照射文物。

文物的保存方法我知道,就是无氧密封保存就行了,其它就不用理了的,主要还是氧气的问题。

密封保存。避免接触氧气。用保护膜保护住。把文物放在玻璃内。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热门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