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旅游者在旅游结束后的心理和行为状态有哪些?

来源:www.cc3x.com   时间:2023-02-12 06:27   点击:50  编辑:admin   手机版

旅游者在旅游结束后的心理和行为状态有哪些?

旅游者在旅游结束后的心理和行为的状态。旅游者在旅游结束后,一般心里都是感觉这次旅游是非常值得。一般是想好好休息一下。

在旅游结束后的心理和行为状态其实没有什么不同,可能就是去过的地方觉得还值得去

旅游之后他觉得非常开心的话,说明这趟旅游很有意义

结合一次旅游活动谈谈旅游动机,急,星期四之前要,希望大家帮帮忙啊······

当人类即将迈入21世纪,新世纪的帷幕就要拉开的时候,我们发现世界正处在这样的时代――遍及全球的旅游黄金时代即将到来。随着全球经济的持续增长,特别是原来不发达的第三世界国家逐渐发达起来,人们的闲暇时间的逐步增加和收入的不断提高,交通、通讯技术的不断进步,发展中国家越来越开放,旅游手续愈加方便,旅游费用不断下降,旅游动机将呈现多元化、高档次化、文明化。那么,人们的旅游动机主要有哪些呢?在不同的阶段旅游者的心理又是如何变化的呢?这就是本文所要分析的问题,目的在于能更好的满足人们变化各异的旅游动机的需要,以推动旅游业这一“朝阳产业”的迅猛发展。

一、旅游动机及其层次

“旅游”是从英文tourism翻译过来的。原意为游览的嗜好,引申为有关游览的学问。而从事旅游活动的主体为tourist,即旅游者。旅游作为一种重要的人类活动,它的最低需求是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除上下班通勤以外)。

事实上,旅游包含着很多动机。对于旅游现象,就动机而言,世界上的许多学者和机构怀着极大的兴趣从不同角度进行了研究。学者Mathieson和Wall认为:旅游是在通常的居住地和工作地以外、到达目的地的暂时性活动,这种活动通常在逗留的状态下进行,同时,建造各种设施以迎合旅游者的需要。这一定义把旅游作为一种亚活动,即游览、宜人和娱乐活动的总和。旅游的动机主要是空间的变更以及利用目的地的旅游设施寻求消遣、休养和愉悦。另一个学者Ryan认为:旅游是一种对离家在外住宿并需要各种服务供给的需求,与此同时,也伴随着各种形式的组合支出创造相关产业的收入、增加就业的活动……人们通过旅游方式形成心理上的恩惠,这种恩惠来源于离开一个地区去游历一个新的地方、新的环境,以摆脱工作的限制和通常在家的生活模式。然后,Ryan又强调了旅游对人的心理方面的影响。事实上,旅游的功能早已超越了对一国、企业经济和个人心理的影响,它还包括着广泛的社会、文化、环境范畴的影响。也就是说,旅游动机不仅包括消费者心理上需要恩惠的最原始的动机,政府和旅游产业创造收入和增加就业的动机,还包括着更加深层的动机。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关于“21世纪的关键问题”的国际专家圆桌会议上界定并预测了旅游未来发展的优先地位,着重指出:要把文化作为旅游的核心和灵魂,文化和旅游的关系应当受到长期的密切的关注。无论对政府、企业还是对旅游者而言,文化动机是一种多主体的、多重的、更高层次的动机。就旅游者这一主体而言,我认为:旅游动机是维持和推动旅游者进行活动的内部原因和实质动力。

若按由低到高排序可以区分为5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为放松动机。即:旅游者通过离开自身的定居地到另一个地方短时期逗留,去观赏异地风光,体验异国风情,揭示异地特色,使身心得到放松、休息和恢复。

第二个层次为刺激动机。即:旅游者通过空间的转移,了解国内外各方面的知识,得到新的经历,亲临其境地接触世界各地居民,欣赏变换奇妙的自然风光,体验异地文化,考察不同生活制度,以寻求新的感受、新的刺激,形成新的思想。

第三个层次为关系动机。即:旅游者通过外出旅游,结交朋友、建立友谊、给予爱、获得爱或逃避社会关系、解除人际烦扰或建立商务伙伴关系。

第四个层次为发展动机。即:旅游者在身处异地的文化氛围中,培养多种兴趣,得到新的知识,掌握新的技能,增加新的阅历,获得异地的奖赏,提高个人声望和魅力,成为旅游鉴赏家,获得他人尊敬,发展自我潜能。

第五个层次为实现动机。即:旅游者借助于旅游,充分地利用各种旅游资源,发挥客体对主体的能动作用,丰富、改变、创造人的精神素质,主宰自己的人生,获得更高的成就,实现自己的梦想和精神价值。许多生物学家、地理学家、文学家、画家都是从旅游考察中获得丰富的创作源泉的。

二、旅游者在不同旅游活动阶段心理活动的变化

以上主要分析了不同学者对于旅游含义的不同看法及旅游动机中的五个层次,为了能更好的了解旅游者旅游的动机心理,下面主要介绍旅游者在不同旅游活动阶段心理活动的变化过程。

(1)初期心理――求安全、求新奇

一个人到异国他乡旅游,摆脱了日常紧张的生活、繁琐的事务,成为无拘无束的自由人,希望自由自在地享受欢乐的旅游生活。一方面到新的地方后兴奋激动,有追新、求异、猎奇、增长知识的心理需求。另一方面,人地生疏、语言不通、环境不同,因而产生孤独感、茫然感、惶恐感和不安全感,存在着拘谨心理、戒备心理以及伯被人笑话的心理,这种不安常表现为惟恐发生不测,有损自尊心、危及财产和生命安全。所以旅游者要调适好心理,着重进行注意力的转移,即将注意力转移到轻松愉快的游览活动中,进入游览的良好心理状态。

(2)过程心理――求全、求放松

在旅游活动过程中,游客之间、游客与导游员之间逐渐熟了,对环境也逐渐认识了,初期戒备心事消除了,开始感到轻松愉快,产生平缓、悠闲、放松的心理,此时一方面往往忘却控制自己,思考能力不知不觉减退,自行其事、个性解放、性格暴露,甚至出现反常言行,放肆、傲慢、无理。比较懒散,时间概念差,群体观念更弱,自由散漫、丢三拉四。另一方面求全心理,以为花钱外出,旅游部门应该一切全包,我是花钱买乐,对旅游活动要求理想化,希望在异国他乡能享受到在家中不可能得到服务,希望一切都是美好的,对旅游服务横加挑剔,牢骚满腹,一旦要求得不到满足,就会出现强烈的反应,甚至出现过火的言行。再一方面,会提出更广泛更深刻的问题,甚至有不友好、挑衅性的问题。对此,旅游部门要十分认真、精心组织活动、耐心解答游客问题,化力气做好旅游团内部的团结、相互帮助工作。而游客则要克服心理上的弱点,保证旅游活动顺利进行。

3)结束前心理――情绪波动,以我为中心

旅游活动的后期,即将返程,游客心情波动很大,此时旅游者突然感到时间过得太快,东西未买、朋友还要再会、行李又怕超重,他们对尚未结束的游览恋恋不舍,又希望有时间处理个人事务,上街购物,收拾行李。此时旅游部门会留出充分时间让游客处理自己的事情,也会帮助游客对尚未完成的工作进行弥补,甚至让对活动不满、肚中憋气的个别游客有机会发泄不满和怨气,使大家高兴而来,满意而去。

三、总结

我们知道,旅游动机作为人类特有的一种需求,的确存在着不同的偏好、不同的层次。同时,作为旅游者,其在不同旅游活动阶段心理活动也是不同的;而今,旅游业作为一种无烟产业正在迅猛的发展着,我希望,无论是管理旅游业的相关部门,还是各大旅游企业,都应该去了解、去研究旅游者的出游动机及其旅游过程中不同阶段的心理变化需求,以达到最大限度的满足旅游者的需求,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上一篇:返回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