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三角洲的定义是什么?

来源:www.cc3x.com   时间:2023-07-11 02:05   点击:211  编辑:admin   手机版

一、三角洲的定义是什么?

即河口冲积平原,是一种常见的地表形貌。

三角洲是由河流补给的泥沙沉积体系,是“动力-沉积-地貌”等因素相互作用的产物,分布于河流注入海洋或湖泊的地区。其平面形态多呈三角形,顶端指向上游,底面对着外海。是由陆上和水下两部分组成。

三角洲形成的基本条件主要取决于河口地区水流变化的基本规律。因此,河流、海洋构造、气候和流域自然地理等因素,都在不同程度上深刻地影响着三角洲的沉积特征和形态类型。

地质特势:

三角洲地区一般地势低平,河网密布,因而多为良好的农耕的地区。如中国的珠江、长江等河口的三角洲,皆是农业高产区。黄河三角洲虽然土地肥沃,但由于受到盐碱的影响,农耕条件稍差一些。

三角洲地区的面积较大,土层深厚,水网密布,表面平坦,土质肥沃。它与山麓附近的扇状冲积平原不同。扇状冲积平原面积较小,土层较薄,沙砾质地,土质不如三角洲肥沃。

三角洲地区不仅是良好的农耕区,而且对形成石油和天然气也相当有利,世界上许多著名的油气田都分布在三角洲地区。

二、沉积亚相啥意思,湖泊三角洲的沉积亚相

就是当时的环境(旦激温度、气候、地理位置、地形、年代等等)和那个环境形成的沉积物质(岩石、矿物、石油等等)的总和就是沉积相。湖泊三角洲沉积亚相包含三角洲平毕念原、三角手迟困洲前缘、前三角洲

三、陆源碎屑淡水湖泊相特征

陆源碎屑湖泊是最常见的湖泊类型,理想的湖泊沉积模式在平面上呈环带状分布(图6-19),从边缘到中心,沉积物粒度由粗变细,但各带不一定很连续,分布亦可不规则。

湖泊可分为几个主要亚环境(图6-20),洪水湖面与枯水湖面之间为滨湖区;枯水湖面与浪基面之间为浅湖区;浪基面以下为深湖区。

湖泊实际沉积比上述理想模式复杂得多。由于流入湖泊的河流影响,在湖的边缘地区可形成三角洲砂体;因浊流作用,在深湖地区可发育粗粒物质的浊流沉积。总之,各种因素都可破坏沉积物环带状分布的规律性。如果有充足物源供应,三角洲和浊流砂体可以在湖内延伸相当远,不局限于某一深度而自成体系。

如果不考虑河流注入湖泊的复杂因素,从陆地向湖心,其沉积体系或沉积物分布模式是:湖泊三角洲沉积(或湖湾沉积)―滨湖沉积―浅湖沉积―深湖或浊流沉积。

湖泊相可细分出如下几个亚相:湖泊三角洲亚相、滨湖亚相、浅湖亚相、深湖亚相。各亚相的特征如下(表6-5,图6-19,图6-20)。

图6-19 理想的湖泊沉积物平面分布模式与北美尤因塔湖(始新世)的简略相模式比较图

(据M.D.Picard and L.R.JR.High,1972,转引自王良忱、张金亮,1996)

表6-5 湖泊沉积的基本特征

(1)湖泊三角洲亚相

湖泊三角洲(图6-21、图6-22)在淡水湖泊碎屑沉积中较常见,分布在物源区(河流注入湖泊)一侧,而且出现在水退时期。由于湖泊的波浪作用弱,仅为河控三角洲。其沉积特征与海相河控三角洲相似,惟规模小得多。由顶积层、前积层和底积层三部分组成。顶积层实际上为河流沉积,一般以砂质为主,具有与河流沉积类似的板状交错层理和槽状交错层理。前积层主要为粉砂和细砂沉积,并含较多的生物碎片,具特征的曲线型的前积交错层理以及粒序层理、小型交错层理、砂泥互层水平层理,或因生物扰动强烈而层理不明显。底积层则为粉砂和泥质沉积,生物碎片较多,富含有机质,具水平层理或因生物扰动而层理不明显。这三部分沉积是在湖水面比较稳定的情况下形成的,当湖水面变动较大时,就可以复杂化而形成一系列透镜状砂体。

图6-20 湖泊的亚环境划分

(据吴崇筠,1981,转引自孙永传、李蕙生,1986)

图6-21 湖泊三角洲的构造及层序

(据曾允孚、夏文杰,1989)

A―稳定湖水面;B―变动湖水面

图6-22 陕甘宁盆地中下侏罗统湖泊沉积层序

(据陕西省区域地质调查队资料编绘,转引自魏家庸等,1991)

a―波状层理的细砂岩,分选、磨圆较好;b―深灰色粉砂岩夹泥岩条带,水平层理,波状层理;c―黑色泥岩,水平层理,含黄铁矿结核及鱼骨屑

(2)滨湖亚相

滨湖区由于湖浪作用而使水介质能量较高。开阔型湖岸可形成砂质湖滩,若湖岸较陡时,可形成砾石质湖滩,沉积物以砂和粉砂为主,有时有砾石,一般分选性和磨圆度较好。湖滨沉积物中多见异地搬运而来的生物介壳,可富集堆积成介壳滩。中至大型交错层理和小型交错层理发育,可有干裂、雨痕、波痕、虫迹、冲刷构造等。

(3)浅湖亚相

浅湖区水介质能量变低,沉积物以粉砂和泥为主,夹有细砂透镜体。冲野砂岩粒度均匀,分选性亦较好,生物化石丰富滚判森,保存较完整。层理以不规则的水平层理和小型交错层理为主,可见浪成波痕。

(4)深湖亚相

深湖区因不受湖浪影响,故多半为水体安静的还原环境。常为暗色泥岩和页岩,少量粉砂岩,有时还有泥灰岩、灰岩、油页岩等。沉积物富含有机质,往往为良好生油层。一般缺乏底栖生物,但可有浮游生物,常见保存完好的鱼和介形虫化石。层理主要为水平层理、季节性韵律层理或块状层理。

较浅和较小湖泊的深湖区不一定是还原环境,因而可出现底栖生物,并有生物扰动构造。

我国现代青海湖湖底的沉积物基本上符合以上理想环带分布,特点是:①湖滨砾石较少出现,仅在湖泊南北呈零星分布;②砂质沉积物分布在从湖滨至水深12 m内的浅湖,呈环带状大亩分布;③各种淤泥在湖水深12~29 m的广大湖底沉积,主要为粉砂质淤泥;④鲕状砂分布于湖泊沙岛一带,不呈带状分布。

(5)深湖中重力流沉积

深湖亚环境中也可以出现重力流沉积,例如,深水浊积扇沉积是由湖泊三角洲或其他湖岸沉积物,在外力作用下发生滑动或滑塌,经再搬运和再沉积作用,在湖泊深水地区堆积而成的扇形或舌状砂体。这种湖泊浊积层序多数符合著名的鲍马层序。如黄骅坳陷北部地区下第三系沙三段浊流砂体可作为此种类型的代表(图6-23)。深水重力流水道沉积,可能主要是近源的洪水浊流在湖盆深水区的沟谷或断凹处堆积而成的条带状浊积砂体。

图6-23 黄骅坳陷北部地区下第三系砂三段浊流砂体

(据孙永传等,1980,转引自余素玉、何镜宇,1989)

(6)湖湾沉积

在滨、浅湖地带,由于水浅,形成砂坝、障壁砂坝(岛)等砂体,使近岸水体被分隔,形成半封闭的湖湾。例如,在黄骅坳陷砂二段、砂三段地层中,发育有障壁砂坝与半封闭湖湾沉积。当砂坝不断推进时,可形成大致下细上粗的进积型沉积层序,自下而上为:湖盆块状或水平层理泥岩-障壁砂坝-半封闭湖湾泥岩夹白云岩和油页岩(图6-24)。如果砂坝不断向陆地方向推进,则出现退积型沉积序列,即自下而上为:半封闭湖湾沉积―障壁砂坝―湖盆沉积。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