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条纹乌木的一般多少年成才?是地上的还是地下的?注意是条纹乌木,

来源:www.cc3x.com   时间:2023-07-29 18:33   点击:112  编辑:admin   手机版

对面山上细细长长的瀑布,感觉真好!6月1日

今天应该是儿童节,我也可以给自己放一天假不用再走了。

想睡一个不算太长的懒觉,但一早还是被老板娘用一百大元买来的公鸡所催促起来,大好时光怎能被辜负呢。

老板娘已经作好了早饭,终于可以不用一天到头总是吃压缩干粮和方便面了。

走上昨夜曾经走过的街头,晚上头灯的照耀下那里都是猪儿马儿狗儿的天下。白天街头却多了许多了人。甚至有一段街面还是用粗躁的石头所铺就的,但这已是连墨脱县城都所没有的。

除了多家的木屋的客店,就是更多的装有排气扇锁着大门的仓库了。可以想象开山季节这里人头攒动的那份热闹。

另一家比较大的客店住的都是一身迷彩服,甚至还背有微型冲锋枪的路勘队员。开始我真的以为住的都是军人。

看者考查队员们背枪和门巴的民工一起出发了。

和留守的队员聊起了墨脱的路,原来现在共有核工业部和武汉道路设计院的考察队员们分别在两边为再修起一条墨脱的公路而在进行艰苦的勘察工作。80k也是因为他们的到来才打开了那台中轴总是磨损坏的水力发电机。

他们需要钻过真正的原始森林,需要有门巴人在前面用特有的那种平头的砍刀砍出一条刚能走人的路,有时一天只能往前推进几百米。

风餐露宿的去比较和考察路线,山上的蚂蝗不比路上,都是手指粗的迷彩蚂蝗,再不怕的人都会感觉到恐怖。林中的蛇也不比路上,有水桶粗的大蟒蛇,他们所带的防止猛兽的枪都绝不敢打的,蟒蛇不走他们就走。搭起的帐篷也不比山下的棚子,大雨后他们的充气防潮垫有时真是在水上漂。

不久前还有一位考察队员踩到了毒蛇被咬伤了腿部,结果他也同时咬死了那条毒蛇,然后自己动刀疗伤,也是不久前一位队员碰到了墨脱很多的狗熊,被打中了三枪还跑进了原始森林。至于林中更大的毒蚊子和草爬子我绝对宁愿受点外伤也不愿意被它们所咬。

在墨脱我曾见到有象学生的孩子在卖当地最珍贵的翠蛇,小小细长翠黄色的小蛇在他们手中象玩物,据说一公一母用来泡高度酒是特别珍贵,要卖到五至七百元一对的。翠蛇平时很温顺,但闻到酒气就会咬人,被咬者无药可救的。

我相信他们的故事都是真实的,因为至少我已经看到了一个表面的墨脱。为墨脱修条路的代价将是巨大的。聊起原来我们翻越多雄拉碰到的路勘队员们当中就有他们的总工。五十多岁年纪的人走路的速度我们这些年轻人不一定比的上的。据说这里的地质构造之复杂,想修条不踏路的难度可以称最了,今年也只能完成地质上的初堪,两面合计四十公里路的勘察费用就要达到一个亿。

比起他们的辛苦和危险,我们走的都是别人已经开出的路,住的都是别人搭起的木棚,这些又有何值得夸耀呢。再次向我们的考察队员们致敬!

与开小店的老板等大家聊起,他们认为只有在墨脱才能体现出自然带来的一点真正的平等,县长,县委书记要出山也得一步步的和别人一样的*自己走出去,政府配的小轿车也只能长停在八一了。这里的资源也是丰富的,只是本地人没有现代意识,粗放的刀耕火种放养,不懂得种菜种水果和养殖,你就是出钱去买他们的猪了鸡了都不会卖的,这一切都需要时间和外界去感染他们。

不经意的谈到了死亡,原来墨脱有着太高的死亡率。他们举例给考察队背东西的一个门巴人有四个孩子就死了三个。县医院更是缺衣少药,稍大一点的手术都得等外面的医疗队进来才敢做的。就在五月初,一个四川人被以为是阑尾炎,在墨脱被划开了身体才发现不是,然后往波密的医院送,光请人就需要十二个人轮番紧急往外抬,人最后是得救了,可抬出去就花费高达万元。好在患者其兄是派乡兄弟饭店的老板,一般没钱人的人就绝对死定了。至于因被下毒而腹涨吐血死的更是无药可救的,在里面只有祈祷你自己健康了。这些我也碰到了,在墨脱住时隔壁做乌木筷子木匠的老婆突然腹痛不止,也只有找我们外来游客来要点药来止痛了。

在我其后赶到招待所的北京来旅游的军人,路上屁股上长了一个疮,负痛走到这里连一只药膏都买不到,痛的只能趴在床上。在老板娘继续走可能会在雪山上发烧而死的警告下,也是实在不敢走了。好在我带有一些强力的消炎药,吃后由一位广西的帮他用手挤出了脓疮,外部的消炎也只能用普通的川白酒来替代了。

我们在这里所吃到的青菜竟然也都是从县城背来的,午餐是上山的野生竹笋炒腊肉,腊肉也是从四川拉来的,一顿饭实在是香甜。

可以有洗衣粉彻底洗一下脏的不成样子的衣服,外面强烈的阳光这时显的可爱了,晒衣服吗,短短的一个下午就几次落雨日出的反复,这就是墨脱的天气。80k也是蚂蝗的重灾区,所以不敢往山上乱跑,睡觉修养吧。

下午竟听到外面有新人谈起在这里开发廊的可行性,原来又来了一男三女的四位四川人,可能其中两位都还是做小姐的。进墨脱前就听说八一的都有因墨脱做小姐的价格比外面高许多而不畏艰险的走墨脱,据说现在墨脱还有两家舞厅的。没有想到现在就到碰到了。她们更是累的连晚饭都是在席梦丝床上吃的,还说到她们路上都走哭了,连多余的衣服都扔了。

晚饭后又来了一位一天就从墨脱走到这里的,据说从早上都没有吃饭,现在一个人就吃掉了近一斤米饭。对面还有一位一天就从波密翻山走到这里的背筐者,我实在是对这些当地喝山水,吃干粮,额顶背篓带的山民的速度,负重和忍耐力佩服的五体头地,他们负重一小时可以走过我们两小时的路。

翻越嘎隆拉雪山口是一定要有向导的,就算能碰到当地人翻山相信负重的自己绝对也赶不上的。正在发愁是,老板娘告之明天有十多个当地人也会出去接人,我们可以一起去走的。后来才知道是路勘队员要带民工翻山出去迎接新的队员和设备。

睡前新到几位的四川人告之明天可以一起走的,而且明天还有小路可以超的。

当夜在昏暗的灯光中睡去。

6月2日

今天的终点站是嘎隆拉山口下面的52k,同样又是巧合的28公里的山路要走。

六点就被老板娘喊起和一群人一起吃早饭了。早晨外面开始下着一点小雨。

随着海拔的不断上升,走出80k不远就会很少了蚂蝗了。

据说和今天陪同考察队员离开的县办主任兼交通局长会在80K找到一部卡车,卡车可以开到64k就走不了。但该司机光去年就出过两回事,所以这部车连走不动路的小姐们都不敢去选择了。

今天的路基本都是在往上爬升海拔。四川的小姐们因走的慢就提前出发了,考察队因走得快还得在后面走,自己依然是一个人的往前走了。

好吃好睡的休整了一天后,感觉体力基本恢复了。

路况还和前几日的一样,只是少了蚂蝗和塌方,走过嘎龙藏布江上的两座钢索吊桥后,多了无数无规律盘旋的上升路,曾尝试着和门巴一样裁弯取直的背包往上爬一下。可坡度实在太大,路基的碎石上很难踩实,需要不断的调整自身的平衡,艰难上去后气喘吁吁的才发现其实并没有少走到太多的路。如此安全第一还是按照大道走吧。

不断的想着那条可以省几公里的小路到底会在哪里呢,路上又无人可询问,只能继续向前。

虽然都还是上坡,感觉有点象长去拉练的梧桐山的盘山公路,走的还算比较轻快。

终于见到了一个门巴人,被告之前面有两条小路,可以走第二条的。可也许因为走的太快,也许因为总要盯着路面,也许一个人走的感觉太好的缘故,我还是没有见到所谓的第二条小路。

等我忽然见到树丛中钻出了一个穿迷彩的人,才知道自己已经走到了最长的那条抄近小路的尽头了。

再也没有见到前面走的四川人,她们肯定也走的是小路,要不凭我一路无歇的速度绝对赶上了。不过也没有什么遗憾的,继续走吧。

再向前见到了一路上最大的一个倒树区域。想来应该就是车只能走到这里的位置吧。路上倒的树太大太多,前行的人们只能在侧旁的林中挖出一条难走的便道,腐叶中的积水好深,不过也过来了。

继续不休息的前行。

在我感觉有点累的时候,看到了林中的推土机和一排木屋前招待所的牌子,知道行程中的62k到了。前面的他们已经在吃面条和烤鞋袜了。虽然他们都轻装的超小路比我少走了约两公里,不过也只比我早到了半个小时。

方便面和加糖荷泡蛋就解决了午餐,五元一个的荷泡蛋还是有点心痛,不过想到今夜肯定会更艰苦时就欣然了。

十二点多继续出发,外面的雨更大了起来,但至少会比晒太阳好些,而且雨水还可以督促你可以更少的休息和更多的走路。

这次是和四川的几位一起走的,竟然还有打伞的,仅仅几分钟他们中午才烤干一点的鞋也都再次湿透了,庆幸自己的明智。

很快就把她们拉到了后面,可以悠闲的等一下后面,反正下午也只有十多公里的路要走了。

没想到这最后一段的路也成了全程需要过水最多和水最大的路。

雨后流水最大的地方根本就是小河了,是根本不能直接设法跨过去的,需要小心的判断着绕着跳着才能过去,但激流中溅起的水还是灌满了鞋子。

不过最危险的两处最后也都顺利的走过了。

有些预料外的疲劳,已经不去管那不大的雨水,找块大石就坐下,困难的脱下鞋去拧干两层袜子中的水。

外面已经比较凉了,不能多做停留,只能继续的往前走了。

再次又在对面看到了延伸下来的冰雪,感觉离自己好近,可以感受到它们的寒气。路边已经是高山荒漠的地貌了,知道自己离雪山下的目的地不会太远了。

后面走来一个小小的马帮,我走在了他们的前面。

再拐上一个小坡就见到了更简陋的几间木棚,我看到了52k.

走进严重透风的木板棚,可以换下湿透的鞋袜和外衣,穿着拖鞋的脚冻的不行,拉起了睡袋穿上了羽绒衣。

已经相识的那位带病的路勘队员和县办扎西主人带着八名门巴民工也上来了,他们走的好快。

等恢复了体温后才开始从藏族老板处买了一包方便面在柴火上煮起。湿柴冒出的黑烟随风熏的眼睛直想流泪,烟灰飘零更是随处都是,甚至远远躺在通铺上都不得幸免。

得知明早他们会安排卡车在翻越了嘎隆拉雪山后那面的24K来接,但车是绝不会等人的,当地的门巴民工也全都是轻装的情况时。根据翻越多雄拉的经验可知自己再继续负重小心翻过去是没有问题的,但绝对赶不上清装的他们的速度,那面的车是绝对会赶不上的。剩余的24公里当天再徒步是绝对赶不到波密的,而且除了专门接人的车,现在山那一面是绝不会还有其它车的。

迅速做出了一个决策,联系考察队的负责人和背夫,出费用请他们明早安排门巴小伙子帮我背包,我轻装上阵赶速度和赶车。

门巴的负责人来看了我和四川几位的背包,并讲好了我背包按50元的价格明早安排人背(波密翻山背到墨脱现在一般是按照10元/斤的价格计算,派乡则是8元/斤),相信这点重量对他们只能算做小儿科了,可确已经解决了自己包括翻雪山安全再内的大问题。

晚上通铺上睡的满满的,在风声中等待着天亮,等待着另一座多雄拉雪山。

6月3日

早晨四点就被灯光所惊醒,不知是谁打开了那盏有太阳能板提供能源的昏黄的电灯。

以为是要准备出发了,但看到就紧临我所睡的扎西主任和考察队员还都在沉沉的睡着。那就继续闭目等待这应该会是很惊险难忘的一天到来。

直至七点他们才起来,看来都是胸中有底的。可当我在看到门巴族人来拿包时,才知道另有几个考察队外的门巴人也将先提前出发。

今天跟着大队结伴翻山乘车的人不少,汉人们也都怕赶不上而跟那单独几个门巴人先行了。

只背着10升的冲锋包,可以不用自己再多背个50升的大包时,感觉到了步伐分外的轻松,很快就超越了后面的人走到了公路的前面。

听到后面的吹哨声,才发觉打头的三位门巴小伙都已挺下了脚步在向我招手,原来要走小路上山了,又差一点走过到不知何处,很庆幸呀。

除了暂未出发的考察队人员外,先行的就有十多人,我现在可以紧紧的跟上打头的门巴小伙子后面。

从52K到正式开翻嘎隆拉雪山口前据说要先从小路连续往山上爬行一个小时,山路相当的陡,六七十度是有的,但走的人多了踩出的小路还算不难走,只需要你不停的准确的往上迈步,不负重爬这种山我就相对很轻松了。在前面可以看到队伍拉的好长。

好在前面还有一位年轻的门巴女子,所以门巴小伙应该没有用最快的速度走吧,我还能有机会掏出压缩饼干边吃边走,很怕会因没吃早餐能量不足而会在雪山口不适。我们仅四十分钟就爬了上去那个叫做第一平台的地方,连门巴小伙都说今天走的比较快。再往上就是无垠的雪山了。

*着大石小伙子们做最后一次简短休息,这时我才发现早晨太匆忙没有买支饮料补充水分。此时喝冰冷的雪水自然太危险了。但刚吃完干干的压缩饼干。

好在口袋中有一袋喉宝,含服一把权做饮水了。

门巴小伙又出发了,开始往冰雪上爬去,开始雪间还夹杂着一些裸露的石头和灌木,再朝上就是全白的世界了。感觉上比多雄拉好爬些,也许是这次自己

没有背上大包和雪坡下面相对比较安全的缘故。

幸运的是这次有那位门巴女子,是她使那些矫健的门巴小伙没有连续的往上疯爬,就这已经很快了。第一梯队除了我,所有的汉人们都被远远的拉在了后面。

女子的体力毕竟不如男子,但我却刚刚可以稳健的跟上门巴的女子,虽然她让我超过她跟上前面的门巴小伙,但我总是微笑着不超,要不绝对我会掉队的。

门巴女子不时会吹一下口哨,然后前面的小伙子们就会停下等她休息一下,我也正好借此喘口气。

踩着门巴青年们的脚印,可以比较稳的走在雪山上,走过了上坡,走过了雪原,然后就要横切陡陡的雪坡。

为了安全,我现在只看自己的脚下,不再去看或者去想如果滑下这段需要横切的雪坡会怎样。

感觉并不是很久,前面的门巴小伙就示意我前面就是山口了,过去就该朝下走,而且我该可以自己走了。

此时还没有明白他们的意思。但走到山口,看到那朝下足足有七十度倾斜的雪坡时,我简直眼晕了,多雄拉下山可没有如此陡峭的。

可他们仿佛到了轻松的乐园,包括那位门巴女子都简直是往下面飞跑了下去,这时才又想起了门巴平时下坡时的超强能力和速度。我尝试着踩着他们的脚印往下走两步,可根本简直就站不住,但转瞬就可以看到那些门巴人都已经到了远远的下面。而我后面的人

在我国,市场流通的黑檀木泛指乌木类、条纹乌木类以及黑黄檀(Dalbergia fusca)、东非黑黄檀(Dalbergia melanoxylon)等黑酸枝类木材,甚至包括一些非红木类的木材。因此消费者在购买木材或木制品时一定要注意黑檀木是一类商品材的统称,而不是某一树种的名称。目前市场上的黑檀木主要是指条纹乌木,在国家标准GB/T 18107―2000《红木》中是一类木材的统称,标准中规定了条纹乌木类木材的必备条件是柿属(Diospyris)树种;木材结构甚细至细,平均管孔弦向直径不大于150μm;木材含水率12%时气干密度大于0.90g/cm³;木材的心材,材色黑或栗褐,间有浅色条纹。标准中本类木材包括有苏拉威西乌木( Diospyros celehica)、 菲律宾乌木( Diospyros philippensis)两个树种。另外,产于东南亚地区的台湾乌木(Diospyros discolor)等在市场上又有“乌纹木”之称。印尼产的黑檀(条纹乌木)又以苏拉威西乌木为主,并以苏拉威西岛出产者最好,价格也较高;加里曼丹岛出产的木质较差,颜色较浅,结构较粗,比重相对也较浅,因此价格也较低。

苏拉威西乌木,也称印尼黑檀、条纹乌木、望加锡乌木或孟加锡乌(macassar ebony)等等,拉丁名为Diospyros celehica。隶属于柿科(Ebenaceae)柿树属(Diospyros)。

苏拉威西乌木主要生长于地球赤道旁的印度尼西亚苏拉威西岛,地处亚洲热带地区,该地区终年干旱,雨水较少,岛上多为崖石山,树木生长环境极为恶劣,这就是其成材缓慢的主要原因,是印度尼西亚的国宝级植物。

树木形态:常绿阔叶大乔木,树高可达40m,枝下高通常10~20m,胸径可达1m,树皮黑色,有沟槽,呈片状脱落,片底有条棱。有板根,可达4m。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