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如何评价韩剧《爱的迫降》?

205 2023-12-26 05:02 admin   手机版

2021年1月1日更新。

开年的第一对情侣,玄彬和孙艺珍因为拍《爱的迫降》互生情愫,但当时二人都没有迈出那一步,因为不确定是太入戏还是真的,后来拍摄结束,两人都产生了“无法抑制的思念”,于是正式成为情侣。

戏里的情侣最终走到现实,让人有一种打破次元壁实现梦想的感觉,就像当年的徐峥和小陶虹。让人不禁感慨人生如戏,好在这是一出很美好的戏。


这部剧最有意思的地方是对朝鲜的刻画,可以算作相当有技巧,在满足大众猎奇心态的同时兼顾了真实性和趣味性。

即使在平壤也随时会停电的高级餐厅,大厦里面专门按键的电梯员,两小时车程却要停运检修八个小时的绿皮火车,甚至模仿资本主义生活方式的高级公寓也避免不了烧柴火和浴缸里养羊的命运。

浴缸里养羊

这里在席卷全球的大潮中依然拒绝着任何变化。

但我在看这些的时候除了猎奇以外也有一丝熟悉感,仿佛看到了那个重工业时代余晖照耀下的东北。

我出生在一个与朝鲜接壤的城市——丹东。

来香港之前,我从来没有想到过丹东这个可能连三线城市都算不上的小城市竟然这么“出名”,在这个连南极都被互联网连接的世界里朝鲜是一个最后的神秘之地,我在凤凰的很多同事都特地去过朝鲜旅游。

我甚至还因为是丹东人而被香港电台RTHK采访过。

曹泽宇2017年@RTHK

我在整个小学到初中的住所恰巧距离作为边境的鸭绿江非常近,近到晚饭后我们全家经常会在沿江公路旁的人行道散步,而这个时候,左手边是马路,右手边是朝鲜。

我童年对那里最深刻的印象是夜晚感官上的强烈对比:丹东的一侧是高楼林立与灯火通明,朝鲜一侧则是寂静无声与浓得像墨一般的黑暗。

鸭绿江(对岸是朝鲜)

而据说这个每到晚上就一片漆黑的地方还是朝鲜的一个以工业闻名的城市。

落后封闭作为朝鲜众所周知的标签不出意料地也出现在了剧中。

开头的时候有一个桥段很有意思地反映了这个标签,当女主孙艺珍第一次来到军事前哨的村落时,男主角玄彬给他手下的战士们烤肉,用的是“蜂窝煤”,而那个来自朝鲜农村的小战士对此啧啧称奇:

“在我的家乡,还在用从山里捡来的落叶和杂草做柴火呢。”

而作为高官后代的玄彬则很认真也温柔地说:“相信在未来,你们的家里也能用上现代化的蜂窝煤的。”

这个场景设计很妙,不仅在于孙艺珍那讽刺的表情堪称颜艺,更在于对于朝鲜那缓慢工业化进程的展现:在朝鲜即使是所谓的“特权阶级”,也依然会把资本主义世界用剩下的东西当做珍宝。

很多时候对我们来说,朝鲜就像是一个抄作业都能把名字也一块抄上去的小学生。

清末时有一个很著名的事件叫做“马拉火车”,这种明明可以接触到高科技却保留着最原始的使用方式的做法在如今的朝鲜依然存在。

当来自韩国的男二具胜俊问朝鲜富二代女二徐丹她手机里面的app在哪里下载的时候,她回应道:“在应用市集”。

这个资深骗子听到这句话也忍不住一脸懵逼。

这种需要到集市购买app的“奇景”恐怕只能够在朝鲜发生。

但哪怕在最落后的土壤中也埋藏着商业的种子,朝鲜在这片席卷全球的商业浪潮中却又似乎没有那么闭塞。

最偏僻的军官村的集市里也会有两个平行贩卖的商品种类,一层是摆在表面的朝鲜“本地货”,掀开帘子,里面一层是“南边来的”化妆品,品种齐全,应有尽有。

而这个“秘密夹层”里面的商品是只做熟客生意的,在外人看来这只是一个平平无奇的小摊。

南边来的货

这种商业头脑在朝鲜并不罕见,我在2017年的时候坐过一次环绕朝鲜的观光游船,这种观光的噱头就是“不登岛也能看到朝鲜”,于是我有机会看到了酷似中国八九十年代乡村风貌的朝鲜,看见骑着在东北农村有着“大铁驴”外号自行车的朝鲜民众,远远的甚至可以见到军人。

曹泽宇2017年摄于中朝边境

当船行至某处的时候,一个长相酷似中国乡村渔民的朝鲜商贩会撑着小船划过来,然后用铁钩把他的船和游船钩住,从船舱里拿出各色朝鲜特产,只接受人民币现金付款。

曹泽宇2017年摄于中朝边境

印象中一小提鸭蛋要整整100元,我和父母笑称朝鲜这种积累外汇储备的方式令人叹服。

但他破旧的衣服和布满前额的皱纹又证明他这看似“快钱”实则赚得不无艰辛。

曹泽宇2017年摄于中朝边境

朝鲜的另外一个外汇来源是来华务工。

几年前B站上有一个很火的视频,叫“丹东阿里郎餐厅”,里面服务员一起进行的喊口号等活动堪称恐怖。

那些夹杂着方言的口号被网友“空耳修饰”之后变成了令人捧腹的笑料(在写这篇回答的时候又去重温了一遍经典,我一个丹东人都会被弹幕带偏)。

丹东阿里郎餐厅

而这间“奇葩”餐厅里面的很多服务员都是朝鲜人,而这些人往往以女性为主,据说筛选过程比选空姐还要严格。

她们来华工作的签证是一种特殊的集体派遣签证,有人进行统一管理,生活中也往往需要集体行动,我在丹东领取香港逗留签的时候就见到过她们集体续签的“浩大声势”。

不过据我妈说,在极少数情况下,也有些人能有机会“开小差”,她曾经看到有些人会到附近商店买一些便宜的打折衣服。

她们的工资即使在作为三线城市的丹东也依然算是微薄,这些人称得上是不折不扣的廉价劳动力。

曹泽宇2015年摄于鸭绿江边

即使这样,这些受“国家派遣”的人还要把相当一部分工资上交给国家。

而与之相对的朝鲜“上流阶级”却有着完全不一样的生活。

众所周知,鸭绿江对岸的金同学曾在瑞士的一所贵族学校以“朝鲜外交官的儿子”的身份度过了他的少年时期,他在那里化名“朴云”。

他喜欢看成龙主演的功夫片,对NBA球星如数家珍,还有着出色的音乐细胞,在校期间还参演了音乐剧《Grease》。

金正恩留学时期(左)

而剧中的玄彬也像金同学一样在瑞士融入得如鱼得水,钢琴演奏之后呼朋引伴勾肩搭背。

正是这种对于朝鲜的各个层面的巧妙刻画与展现使得《爱的迫降》的受众不仅仅集中在韩国与中国,很多在国外的朝鲜人表示“大家近一段时间见面探讨的都是这部剧的未来走向”。

可以说这部剧无论在真实性和猎奇性上均属上乘,而这部剧的编剧之一曾经是货真价实的朝鲜人,他叫郭文安,在平壤戏剧与电影艺术大学攻读过导演学。

《爱的迫降》编剧之一郭文安

那是朝鲜文化艺术短暂的繁荣期,而这一切仅仅是因为当时朝鲜的领导人喜爱电影。

后来郭文安参军加入朝鲜护卫司令部服役,这个专门护卫最高领导人的机构在朝鲜是堪称“金吾卫”一般的存在。

后来他甚至能够被外派到莫斯科,这是一项只有“深受信任者”才能享受的殊荣,不过享受这项殊荣的前提是郭文安需要把自己的妻儿都放在朝鲜。

那是他在朝鲜生活的巅峰:深受领导人信任,生活殷实,是当之无愧的“上流人士”。

但他“人生赢家”的快乐生活在2004年戛然而止。

那天他突然接到命令要他“马上返回平壤”,虽然不知为何但他还是遵从了命令,可就在他在北京转机等待飞往朝鲜的时候,他在酒店听到了自己在莫斯科的一个朋友向平壤逐字逐句地汇报了他“私下里说过的话”。

没有人知道这段话是什么,即使是他自己后来也对这段对话的内容讳莫如深,人们只知道从那天起,郭文安就与家人断绝了往来,独自一人叛逃至韩国,开始了“每天起来,陪伴我的只有自己影子”的孤独生活。

在刚刚入境韩国的时候,他接受了韩国情报机构的审讯,他在审讯中讲述了自己的电影生涯。

没想到就是这样一场例行公事的审讯改变了他的一生。

当时《爱的迫降》编剧之一朴智恩刚刚确定了“朝鲜官二代与韩国富二代爱情故事”的剧本大纲,但苦于对朝鲜了解甚微,于是在情报机构的牵头下,她见到了郭文安。

朴智恩

郭文安的经历仿佛为这个项目量身打造,二人一拍即合,这个韩剧历史上最成功的项目于2018年正式开启。

虽然郭文安的加入给这部剧关于朝鲜细节的真实性“保驾护航”,但在影视工业水平和流水线生产极为发达的韩国文化产业中,《爱的迫降》还是没有打破韩剧特有的滤镜。

《迫降》对于朝鲜充满了浪漫的想象,国家公园一般的自然风光,静谧的田园生活,干净宽敞的平壤街头。

平壤街头

在这个滤镜下即使平壤看起来也浪漫了起来,那停电时服务员送上的蜡烛,圣诞夜晚平壤的初雪,还有韩剧标配的“炸鸡啤酒”,可能很多少男少女在看过之后会想着以后专门去朝鲜感受一下这样的浪漫约会。

这种对朝鲜韩剧式的刻板描绘也体现在了爱情以外的戏份。

在剧中,底层朝鲜民众的生活状态被精确刻画来满足久居城市的观众对于“田园牧歌”生活的幻想,“仓廪实而知礼节”这句话并不适用于这些“淳朴得过分”的村民,哪怕基本温饱都成为问题,他们也会在方方面面互相帮扶。

虽然在那些遍布村落的标语和无处不在的监听中,村民们的关系不无虚伪与谄媚,但最终《迫降》还是选择了用一种类似于《请回答1988》的方式进行了理想化呈现。

当去往平壤的火车需要进行中途检修不得不在旷野停留八个小时的时候,男女主走下火车,和众人一起在夜空下点起一簇簇篝火,当他们二人依偎着烤玉米的时候,这种“人在囧途”式的经历竟然也有了“情深深雨蒙蒙”般的浪漫。

还有那个“助纣为虐”的窃听员最终让人性之火战胜恐惧的情节。

朝鲜窃听员

这个桥段的设计来自于德国电影《窃听风暴》,但一个令人绝望的事实是,这个看起来很像“改编自真实事件”的故事实际上完全出自杜撰。

苏联解体后,东德的相关资料终于开始解密,人们发现并没有一个窃听员像那个“良心发现”的特工一样为被监视者隐瞒任何事情。

人性之光的火苗常常并没有我们想象得那样明亮。

而这种对于朝鲜过度理想化呈现不止于此。

女主开头穿越朝鲜边境地雷区的时候,那如有神助的幸运是这部剧的第一个狗血桥段。

而紧随其后的“偷渡回国”桥段也让这个现实中朝方经营多年投驻重兵的军事要塞脸面尽失。

朝韩非军事区

剧中玄彬送孙艺珍回韩国时,是在一个月朗星稀的夜晚,夏虫鸣声阵阵,气氛甚至还有一丝浪漫,最终跨过军事管制区的时候两个人还进行了一下韩剧著名的“多机位鬼畜式亲吻”。

但实际上,想要跨过这条线的艰辛是常人无法可想的。

BBC曾经报导过一个狱警带囚犯偷渡韩国的真实故事。

采访截图

对于那些想要偷渡到韩国的人来说,机会只有一次,如果不成功,他们面对的将是严苛的重罪。

他们先等到夜深人静的时候,“截断了电线”,翻窗来到监狱边缘,然后越过“轻轻一碰挂铃就响个不停的围网”。

场景还原

最后他们来到了一条名为“豆满江”的江边,没有任何交通工具的他们只能徒步过江,因为如果当天晚上没有渡江的话,他们都会被抓回去。

场景还原

他们二人都不会游泳,只能相互搀扶着一步步地向着对岸走去,水渐渐没过了鼻子,没过了额头,就在他们以为马上就要窒息而死的时候,这个叫全光进的狱警终于踩到了地面。

场景还原

二人这才死里逃生,回望对岸,恍若隔世。

采访截图

《爱的迫降》中这种对朝鲜的美化部分来自于韩国社会对于南北统一的执念,对于承平日久的韩国而言,似乎把那个临近的国家塑造成为人畜无害的形象就可以降低国民对于战争的恐惧。

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这部剧会对朝鲜士兵的形象进行这样民智未开的异化。

表治秀

文化立国的韩国一直对于美国文化有着一种“拿来主义”的跪舔,但是这次在朝鲜这里好像终于找到了文化自信。

不论是最开始的那个在哨所看韩剧的战士,还是后来中队五人组来到首尔后的那种农村人进城的惊奇,再到那个活宝表治秀即使在被遣返回朝鲜的途中也依然坚信“韩国为了让自己看到繁荣的假象而在街上安排了无数汽车来回行驶”。

那个朝鲜的小战士在韩国便利店里看着琳琅满目的拉面,由衷地说:“韩国太厉害了,光拉面就有十几种。”

韩国在这部剧中被描述成了天堂一般的存在。

但韩国当然不是天堂,哪怕是对如今靠《爱的迫降》已经大红大紫的郭文安而言。

仿佛在一夜之间,他尝到了之前从来没有尝到的在镜头前的滋味,他甚至在首尔作为典型人物被BBC采访。

郭文安

但是即使是这样轻松的访问也并不能够让他放松,他在整个访问的过程中“双眼一直瞄着周围经过的人”,好像随时准备着要夺路而逃,对于朝鲜的很多事情哪怕在今天他也不敢“知无不言”,这种PTSD一般的创伤对他来说如影随形。

可悲的是,他恐怕终其一生都要这样度过,除非有一天“南北统一”。

这让我想起了女主孙艺珍在朝鲜的时候为了感谢帮助她的朝鲜士兵而举办的那场特殊的“颁奖典礼”。

奖品分为两个版本,一个是立即可以领取的版本(比如一斗玉米),另一个是更丰厚的“统一版本”(比如一亿韩元)。

但想要领取统一版本奖品的前提是“南北统一”。

几个人里只有爱看韩剧的金舟墨选择了“统一版本”,即使领奖的前提是看起来很难实现的南北统一,而最后,也只有他实现了梦想,真的在后来和智友共进午餐。

郭文安固执地在这个故事中加入了一个如此幼稚的主题:

哪怕希望看起来虚无缥缈,但只要相信,未来总会交到好运。

我更愿意相信这个关于希望与美梦成真的桥段是郭文安的夹带私货,是他送给自己的一个温暖的小彩蛋。


本文作者 @曹泽宇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上一篇:返回栏目